第532章 三镇连叛7

按下安州李金全,再把目光转移到北面的魏州。

在长达一年多的围城过程中,杨光远只想出一个办法:向城内射入二百支绑着传单的箭矢,大意是赦免除范延光以外的全部军民,并鼓励军民擒斩范延光。二百支箭矢石沉大海,城中无人响应。

此外,攻城战、围城战就成了示威战、静坐战。

杨光远久攻不下,一方面是他的军事才能的确堪忧,而另一方面,则是养寇自重。他身为魏州平叛总司令,魏州战事一日不息,朝廷对他的赏赐就一日不停。他现在手握重兵,屯据贼穴,像极了当年的李嗣源。

石敬瑭也如当年的李存勖一样,穷尽所能维持着千疮百孔的疲弱帝国,后晋政权经不起任何风雨,连小将王晖都能隐忍姑息,何况是杨光远。粮草、军饷、各种封赏,源源不断地送往魏州前线。

天福二年(937)7月,杨光远包围魏州;11月,赐给杨光远空名官告,自司空至常侍共40道,凡是前线立功的将士,可由杨光远自行封赏,事后给朝廷报备一下即可。

空名官告,即空白的官员委任状,杨光远可以随意填写姓名,即刻产生法律效益。这是极大的特权,再往前半步,就是“便宜行事”,或者“墨制”(以皇帝的名义随意下达指令)。

天福三年(938)4月,石敬瑭又给杨光远加兼中书令;5月,以杨光远之子杨承祚为驸马,以女儿长安公主下嫁之;6月,又给杨光远及其部下七人改乡里名号,即更改其家乡地名,如“衣锦乡”、“沛王里”,总之,就是皇上拍大臣的马屁。

古今中外,无数例子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味地妥协退让只会使对方变本加厉。

杨光远得寸进尺,虽然身居魏州城下,却频频上疏朝廷,干预中央事务,而石敬瑭也都非常给面子,只要杨光远有所指示,石敬瑭一定照办,为他更改中央的指令。于是,杨光远更加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8月,杨光远奏报:叛军的核心成员之一——澶州刺史冯晖,率军出城迎战,阵前起义,归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