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三大战役之阳城战役4

3月24日,契丹主力追到阳城。史书用六个字描绘了契丹铁骑到来的情形——敌骑如墙而来。

后晋主动出击,以步兵结成方阵,挑选精锐骑兵骚扰游击,待敌喘息未定而予以迎头痛击。这一招奏效了,谨慎的契丹兵以为阳城是后晋预设的埋伏圈,于是向后撤退,竟然被后晋追杀出十多里。

稍事休整后,3月26日,后晋主力结成战斗队形,继续向定州撤退。

灵活机动的契丹铁骑再次尾随而来,在探知这不是后晋的诱敌深入后,契丹铁骑放心大胆地施展拳脚,在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上,契丹铁骑从四面八方包抄而来,就像草原上盘旋在一头垂死野牛身边的乌鸦。

后晋主力且战且走,一天仅仅走出十余里,人困马饥,战斗力锐减。在暮色降临的时候,后晋主力来到了白团卫村,砍伐树木,埋设栅栏,抢修营垒。

契丹主力将他们重重包围,又派精锐骑兵切断了后晋主力的粮草补给线。

这就是晋辽战争中有意思的地方,总是充满各种意外惊喜,容错率相当高,基本没有诡计奇谋,只有阴差阳错。双方在战略层面水平相当,中规中矩,罕有奇思妙想,而在战术层面则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历史的匹配机制真的很公平。

耶律德光的这次回马枪完全不是事先安排,却打得如此行云流水,一时冲动,一不留神就有把后晋主力包饺子的光辉战绩。

假如契丹主力能在白团卫村把后晋主力吃掉,那么历史就将改写,石重贵将在这一年灭国。

历史似乎也正沿这条诡计发展。当天夜晚,忽然刮起一阵强烈的东北风,风力强劲,房屋坍塌、树木摧折,后晋军队好不容易打了一口水井,也因大风的缘故坍塌。

士兵们焦渴难耐,只得用布把湿泥包裹起来,喝绞出来的浑水。

等到天亮时,大风比夜间更加强劲。

耶律德光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乘坐着“契丹一号”——由奚部落的能工巧匠特别打造的“大奚车”,亲临前线,无比欣慰地做着战前动员,“此乃天助我也!前面就是后晋的全部武装力量,干掉他们,南下夺取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