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虽然有些好奇李蝉花脸的模样,又想到那样阿郎脸上就不干净了,嘀咕道:“可要早些化掉的好。”
李蝉笑了笑,并不在意这问题,拿起那记录磨镜药的方子出了门,花几十个钱托书院里边跑腿的人,去玄都买药。回来时,就去了趟书楼,找书办借来一本《道藏辑要》,回屋翻看。
大庸国人无论是考入崇玄署的署学,还是进乾元学宫,都要考试。李蝉当初在浮玉山上,便考了经书、道纲、步虚、武功四科。简而言之,经书考的是对道门经典的理解,道纲考的是戒律、规矩。步虚考的是文采,武功则是修炼吐纳法的功底。
李蝉在神咤司的牢里待了大半年,经书相关的东西还记得牢固,道纲却本来就只是临时强记过,已经基本丢了。
……
李蝉在清心西院一住,就是许多天。跑腿的把磨镜药送来,他学涂山兕,在镜面上涂药后,用毛毡擦拭,把一面镜子磨得稍光亮了些。按说青丘的磨镜药方是不错的,李蝉的手法也没问题,但那镜子虽光亮了些,照影时,也还是模糊得很。
虽仍未琢磨明白这些镜子的用途,但对李蝉也没什么影响,他每天读书、修行、练武,在这书院里生活得有条不紊。
住进来的前些天,鹿鸣山上的桃花开得还很明艳,到后面,就渐渐稀落了。扫晴娘与红药采了桃花瓣,与白粥同熬。红药对这桃花粥的做法颇有疑惑,玄都人虽有嚼春的习俗,但那也是象征大过于实际,过完节后,没谁特地去找花瓣吃的。
问过一度,便知道当年李蝉在桃都山下,挨过不少饿。为填饱肚子,常捡那大桃木的落下的花瓣吃。出桃都山时,当时的少年曾恶狠狠地立誓,此生再不食桃花,但离开桃都山没两年,却总念起那一口,每到这桃花开的时节,总要吃一两次,才念头通达。
前阵子桃花开时,被诸事缠身,没喝上一口桃花粥。这桃花将谢的时候,总算是安稳下来了。扫晴娘将熬桃花粥的要领一一教与红药,先熬粥,快出炉时再把切碎的鲜桃花瓣放进去,放早了一会儿,熬烂了,便发苦,放晚了没煮熟吧,又生涩,非得不早不晚刚刚好,才能粉白相映,得其清甜。
十余日过去,李蝉与东院的刘简,也成了点头之交。刘简性子颇为热情,常邀李蝉去参加学生间的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