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们二人有点羡慕杨宪了,这杨宪不过是修建考场,这幺蛾子应该是最少的,总不能这考场的修建,还能整出什么变故吧?
朱标没去猜此刻李善长和胡惟庸心里想什么,直接道:“我意,此次参加科举,其一,家中三代以内,若有人受过官府惩处,不许参加考试。”
“其二,参与之考生,必须是官府造册之学子,未经官府审核、登记,不可参加科举。”
说了两个之后,朱标也是顿了一下,道:“暂时就这两个,二位若是还有什么补充,尽管说出来便是,本宫唯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本次科举,所选之士子,必要忠于朝廷,对于朝廷各项政令,都未曾违反,积极推行之人。”
“唯如此,才可称我大明之忠臣,也唯有此等人,为父皇效力,为大明建功才会不惜余力……”
朱标侃侃而谈,李善长和胡惟庸有些惊呆了!
就这两个,李善长都觉得,能筛选掉好多士子。
李善长犹豫了半晌,还是道:“那个……殿下,第一个条件臣也因为正该如此,只是这第二个,是不是再放宽一些?”
“如今这民间还有许多士子未曾在官府登记造册,若是就此取消掉他们的考试资格,只怕人心不服啊!”
“不。”朱标态度坚决,道:“官府下发此等命令已经数月有余,可是这地方上,迟迟不见效果,可见不少人是不愿受官府辖制的,正因为如此,朝廷才要如此做法。”
“这也是给优先登记之人的奖赏和恩典。”
“他们失去的不过是一年时间,后年大可重新再来嘛!”朱标话语轻松,他清楚的知道,推行学籍制度,实际上在地方上阻力很大。
地方上的那些老儒一个个眼高于顶,又自视甚高,根本不愿意受朝廷约束,这讲课,也是兴致一来,想讲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有些人还丝毫不知轻重,什么话都敢说。
朝廷给他们设置的这道枷锁,他们如何心甘情愿的戴上?就算明面上不反对,可是暗地里,还是软抵抗。
所以,朱标干脆就来一记釜底抽薪,听话的才有糖吃,不听话的,那就慢慢的等着吧!
看看谁能耗得过谁?
我就不信同龄人都金榜题名了,你还不急?
看着昔年一个个同窗,甚至是不如自己的,都高中了,而自己只能蹉跎,心中能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