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除了丰富在军校学员的军事理念之外,还极大的增进了他们对于历史和地理的了解。
而朱标望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江面,则是陷入了思索之中。
似乎,后世的南水北调的工程,这丹水就是其中之一?
此等上佳好水,若是能调到北方,惠及百姓农田确是无数。
当然,朱标也知道,这不是自己想当然能决定的事情,时代变迁相隔有六百多年,这水文地理变化自是不同的,若是一味盲动,只会坏事。
不过,朝廷的水利部已经成立,全国各地的精通水文地理的人也在陆陆续续的抵达京城,有这么一批专业的人,自是由他们来做最好。
一想到这里,朱标当即命一旁的人拿来纸笔,将自己的种种想法都记录下来。
到了此刻,朱标就不由得有些怀念后世的笔了,此时的毛笔虽说朱标这么多年下来已经练得熟练,更因为临摹诸多大家,这一笔字更是出彩。
可是,书写的速度着实不敢恭维。
朱标自己还不敢写的太急了,毕竟有时候脑海中的想法是灵光一现,写快了成了狂草,最后说不得自己也不认得自己这一笔字,那就很尴尬了!
还是得攀科技树。
朱标不由得叹息一声,此外,他也是知道,若是纯粹的用毛笔宣纸这些工具,这文化普及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后世能够普及教育,迅速扫盲,这和笔、纸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不然的话,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别的不说,这宣纸,有些直接就价比黄金,其价值可以和黄金等重,这有几人能支撑的起?
当然,好的不用,哪怕是用次等的,对于一个寻常之家也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难怪此时能够读书的都是少数人。
这外在的条件已经将绝大部分人锁死了,即便有人能跳出这个范畴的,也太少太少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他们哪怕跳出去,也会被权贵们迅速同化,成为自己人。
所谓的寒门,实际上,普通的平民百姓压根就没资格提“寒门”二字,至少这经济和政治地位要在一个县派百分之前五的家庭,才有资格称之为“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