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是因此,专家论战,有人查阅各种史籍,找出来许多依据,反过头来证明这确实是曹操墓。
许庭生所做的,就是以一个历史爱好者的身份把这些“用来事后证明的依据”变成“事前发现的依据”,其中牵强附会之处,确实极多。
“所以,严教授,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可能一直会存在很大的争议。”许庭生听说老人已经帮忙联系发表文章,诚恳地说道。
严教授宽厚的笑了笑:“我做了一些考证,也对文章做了一些修改,我们正确的机会还是有的。还有,老朽厚颜把我严振瑜三个字放在了第二作者,这样,有我这么一只过街老鼠在,但凡有什么事情,矛头都会向着我来。
你可以安心,毕竟你还是个孩子,能有这样的钻研和思考就已经很不错了。我想他们对你的态度,应该还是会比较宽容的。”
“谢谢……严老师。”许庭生从教授改称老师,其实是在默默表达曾经的那份亲近。
“小友客气了,其实我也有私心,若最后证明我们是对的,老夫也算借小友之力,背水一仗,翻身再起。毕竟那是高陵啊,愿有生之年,可以亲手摸一把土……”
老人身向西北,露出无限神往的神情。
许庭生被老人一路送到门外,与前世的认知一样,这是一个如此宽厚的老人,哪怕只是许庭生这样一个“陌生”的孩子,他都尽力相助。
“为了还史学界的债。”
老人最后说。许庭生不知道他说的用来还债的,是那座千古之谜安阳高陵,还是许庭生这个他认可和看重的史学研究苗子。
“千万别是我啊,老师,我打算玩一把,点个炮就跑的。”
……
传统而言,媒体对于学术研究一贯是缺乏兴趣的,毕竟很多时候,这类东西都晦涩难懂,而且缺乏爆点。但是,这一次不同。
“曹操”这两个字本身就是最大的爆点,再加上“发现者”居然是一名“大一学生”,又一个爆点。观众最爱不就是新奇特别,出乎意料吗?……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撩动媒体的热情了。
所以,在学界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媒体已经不管不顾的开始“拱火”了,如同前世一般铺天盖地的报道几乎让公众想不知道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