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秦王刚刚即位,虽听人说秦王暴虐,但臣所见大王举止,皆有明君之范,纵然帝辛炮烙,也不能阻其志,齐桓公食人肉,也不能说其不得霸也,况且大王年少,臣自以为,循循善诱,必能改大王之志。
然世事多变,岂能尽皆顺畅,大王暴虐,不在于暴,不在于虐,而在于怒,大王一怒,不分清白,真如帝辛临世,群臣皆颤。不仅如此,大王更是志向坚毅,臣无法移其志,只能眼见得大王杀贵族、鞭臣子、翻祭台。
试问天下,哪个臣子在大王麾下能心安,帝辛能举鼎,大王也能举鼎,这时日一久,大王名声越来越差,臣子们越来越怕大王,臣看在眼中,却也无计可施。
大王车裂燕国使臣,如此荒唐之举,臣便知,大王其性难变也,正是此时,公子壮入臣眼帘,时至今日,臣才悔悟,此乃公孙乾之计也。
季君好学,为人仁义,颇懂礼仪,朝里朝外,尽有季君势力,臣自认一生无错事,可在这两相比较之下,着了公孙乾的计策,才有了洛阳弑君之举。
臣自知必死,得蒙大王如此厚爱,早已没了牵挂之心,臣之所言,句句肺腑,望大王听之,信之,万万不可再行暴虐之道,臣之族人,尽皆在楚,臣,安心也!”
甘茂说了半天,每到动情之处,必定要痛哭一番,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大喊出来的。
嬴荡沉思良久,总算是明白了甘茂的弑君之心。
他已言明,他这一生,皆是为了辅佐明君的志向,做一个治世良臣,对于他来说,志向远比忠义要更重要。
一边是季君的仁义,一边是秦武王的作死,两者权衡,就已然让他动摇,或许再加上姬职的介入,让甘茂才彻底地走上了弑君之路。
人生在世,岂能无情,甘茂就是无情之人,因为在他心中,他可以为了他的志向,忘记秦武王的知遇之恩,忘记樗里疾的帮扶之恩,甚至能转头过来,对付季君,让季君也活不成。
这种人,最是自私,他所说这么多,口中虽是句句必死,可从无一句认罪之句,或许他还是以为,不是他的错,是错在当年的秦武王?
事已至此,嬴荡无意再说些什么,他只希望,甘茂死就行了。
“只是寡人不能明白,左相为何不选身旁的壮,而是选择远处的稷,此乃舍近求远也?”
甘茂起身,慢慢地往城墙边上靠了靠,这上下往来的,尽是箭矢,不过,他自知必死,又岂会担心这些。
“公子壮势大,但其人虚伪,口蜜腹剑,非明君,臣听说公子稷宽厚待人,才华出众,才有真正的孝公之风,公子壮即位,必定容不下茂,公子稷则不同,若是洛阳事成,大王只需立下遗命,樗里疾定尊之,外有姬职之力,公子稷必定为王。”
如此说来,这洛阳举鼎之计,就是出自甘茂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