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玉石的原材料,现在非常容易找得到,而且价格也不高,这就方便了造假者收集原材料。
另外一方面就是沁色方面,还有雕工方面都非常容易造假,所以更是大大的降低了造假的门槛。
根据金沐晨才了解,一些造假者,专门从市场上收购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的青白玉料,然后经过一定浓度的氢氟酸溶液浸泡,在之后就钻孔,打磨,抛光。
经过几周的功夫,花费成本不过几百块,就可以造出一块假的红山古玉,然后一转手就能卖出数十万。
当年那块红山古玉,在哪次的拍卖会上成名之后,市场上很快就大量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红山古玉的赝品。
很多原本对红山古玉抱着很大热情的收藏者们是纷纷中招上当,这也导致了收藏者们对于红山古玉热情的迅速消退。
再加上后期国内考古界的考古报告公开,更是给红山古玉的收藏泼了一盆冷水。
原来这红山古玉的发现量,其实并不算少,但是很多红山古玉其实在1949年前,就已经大量的流失海外了。
而到后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并且重视起这东西的时候,全国范围内能够找得到,并且数得上号的红山古玉,也就只有二百来块。
这样的数量一公布出来,立刻就让红山古玉的收藏热大幅度的降温。
收藏者们也不是傻子,这红山古玉虽然好,可是考古那帮人都已经说了,这东西全国就二百来块,你特么市场上这么多,动辄几十上百块的,都哪来的?
难不成你们这帮家伙,都去内蒙,辽宁那边去挖了古墓不成?
再者说那红山文化时期的东西,哪有什么古墓给你挖,发现这红山古玉的地方,一般都是当时红山人的聚居地。
或者是在两个部落的战场上,当一个部落被另一个部落团灭之后,他们部落拥有的红山古玉,才有可能被遗失在战场之上。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人,可是连城邦,和房屋的概念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陪葬品了。
所以很多收藏家们就都明白了,那些市场上流通的什么红山古玉,大多数都是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