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页

然后会看这玉是否出身名家,是当年的皇亲国戚们戴过的,或者是土豪地主们玩过的,第三是看雕工,看雕工是否精细,是否出自当年的名家之手。

一般中国的藏家们选择古玉收藏,都会按照这个步骤来,然后在判断这玉的价值到底能有多高。

而西方这帮白皮鬼畜就不一样了,他们收藏东西,首先看的不是材质,而是这东西背后是否有故事,是否是当年的皇亲国戚,或者历史名流用过的。

其次就是看年代,他们选择古玉,更喜欢哪种年代久远的,最好是商周时期的才最好,因为历史越久,年代越长,他们买下来收藏,这才能在将来拿出去显摆的时候,提升自己的逼格。

说的好听点,人家这叫寻找历史的厚重感。

其次是看雕工,看雕工是否漂亮,至于是不是出自什么名家之手,他们到不在乎,只要这东西雕的漂亮,符合他们西方人的审美观,那就足够了,反正是刀工月繁复越好,技巧用的越多越好。

反而是咱们中国人喜欢的那种雕工简洁,流畅的刀工,他们并不喜欢,因为那样的玉,在他们眼里,不具备艺术性……

最后,才是看材质,不过和中国人喜欢的羊脂白玉不同,他们更喜欢那种颜色深的碧玉。

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羊脂白玉,就那么光秃秃的一片白,什么沁色,什么包浆之类的他们根本就不懂飞,反正他们又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整天的那这块玉,在手里把玩,盘弄。

反而是那种颜色深一点的,妖艳一点的碧玉,更符合他们的胃口,因为这样的玉,在他们看来,才更加接近宝石的颜色……

这就是桃姐这些年来,接触过的那些西洋古董藏家们对玉的认知和看法,和中国人对玉的认知和见解,那绝对是大相径庭,南辕北辙的。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明确的文化差异的体现!

当然有这样认知的藏家,肯定是那种初入门的暴发户,至于那些真正的汉学家,或者玩中国古董玩了一辈子的老专家,肯定是不会这样认为的。

但是那些真正的汉学家,或者老专家什么的然并卵,因为他们并不会出现在那样的地下市场上,他们出现的地方,往往会是那些高端的拍卖会。

所以桃姐针对的客户群,也并不是他们,所以这时候她挑选老罗的假玉的时候,只是尽可能的往那些看起来非常俗气,并且没什么特点的作品上挑。

而且精力,也主要都集中在了那些玉琮,玉圭,玉璧上面,这些东西基本都是商周时期,玉器的主要器型,上面的雕工也特别的精美,老罗的做工也是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