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页

虽然他们不是制药行业的专家,但却也知道,其实对于这些制药行业而言,这些生产的工艺和工序的手册,这才是独门秘籍,最关键的东西。

而咱们中国的制药企业,往往最差的就是这一步。

要知道人家这生产的工艺和工序,可都是千锤百炼,经过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之后,才总结出来的经验,而这却正是咱们的制药厂最欠缺的。

为什么咱们的制药厂,和人家外国的制药厂,使用同样的配料配方,和同样的生产设备,可是最后生产出来的药剂,效力却只有人家药剂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差的不就是这工艺和工序吗?

因为这些工艺和工序,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之后,才能总结出来的操作精华,而咱们国内的那些药厂,最差的就是这一步。

因为那些药厂,无论是国营的还是私人的药企,他们的领导脑子里基本就只有一个概念,控制成本,然后让利润最大化。

正是这样急功近利的思想,才导致他们那些药企里的实验室,每年根本就做不了多少次的实验,因为实验做得越多,用的耗材及越多,而且人力资源也会被挤占的非常严重,而这时那些领导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们要控制成本。

所以只要实验室的科研员,能够研制出药力能达到国外同种药物,百分之七八十效力的药物,他们就终止实验了,不会再给实验室拨款了。

这样一来,就算那些科研人员,有心想要把这药做得完美,做到和国外的药物药效一样,也没钱来支持他们了。

这就造成了国内医药行业,科研能力爆弱的基本现状。

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可不光是体现在制药行业,在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国内的汽车制造行业。

同样的汽车,人家国外组装的就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一旦拿到国内来给你组装,就会给你装的乱七八糟,松松散散,这可不光是咱们国内技术工人的问题,还同样是因为外国的那些大型车企,在装配的工序和工艺方面的敝帚自珍的政策。

就比如丰田的雷克塞斯品牌,还有本田和日产的其他接高端品牌,他们是绝对不会拿到中国来国产化的,因为一旦国产化,他们的那些装配工艺和工序的秘密,就会让国人知道,所以这些车子,他们是轻易不会拿到中国来国产化的。

就算是合资国产了,中国的厂方,也就是只生产一个壳子而已,而最核心的部位,他们同样是绝对不会拿到中国来国产的,宁可掏运费,从日本海运过来,也不会拿到中国来生产的。

由此可见,这工艺和工序对一样现代科技产品的重要性。

虽然之前,金沐晨他们招募了理查德,还有这杜拉瑞克其他一些专业“研发”部门的主管,可是这些人也不是全才,很多药物的生产工艺和工序,甚至他们都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