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伊恩在兰斯耳边轻声说到,“前三周八比二,保底六点五,第四周和第五周五比五,随后递减。”简洁的一句话就将谈判结果告诉了兰斯。

兰斯脑海里轻轻一转,如此看来,ac至少从“罪恶之城”身上抢走了百分之十的利润分红,如果说电影票房一亿美元,这就是一千万。果然正如预想,在没有发行部门斡旋的情况下,在没有长期合约束缚的情况下,院线狠狠地咬了一口大肥肉。

这也是当初伊恩所说的风险压力——“罪恶之城”的成本本来就高达四千万,现在票房分红又只剩下了百分之五十,这也意味着电影至少要取得八千万的北美票房,才能回收成本,而且这还没有计算接下来的宣传费用。

考虑到“杀死比尔”的北美票房都只有七千万,“罪恶之城”的票房压力几乎可以说是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过,这些情况都在兰斯和伊恩的预料之中,当初两个人盘算之后,这个分成比例差不多就是底线了,如果再让步,混沌影业就无法承受了。可是,兰斯思考的问题却是,伊恩和西奥联手,曾经和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交锋也不落下风,这次居然在ac的逼迫之下勉强守住了他们的底线,这着实意外。

伊恩似乎读懂了兰斯的眼神,不急不躁地解释到,“ac承诺,接下来会帮我们联系皇家娱乐等院线。”简单的一句话,却隐藏了太多太多的意思,这也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罪恶之城”和其他大型院线的协议也将会遵照ac的标准,这可是省了混沌影业一大堆的功夫。

混沌影业在建立发行部门上,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第一步,这远远不是“罪恶之城”一部电影损失的利益可以比拟的。

第513章 档期选择

发行渠道的建立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当初西洋镜影业将欧洲电影带到美国来,一步一个脚印建立发行渠道,由于他们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底蕴,所以几乎每一部作品都需要从头开始。一直到1998年引进了“两杆大烟枪”和“中央车站”,这才是真正大干了一笔,成功地打响名号,得以和皇家娱乐、ac在内的顶尖院线签署了两年的短期合约,让发行部门真正走入了正轨。

不过,当初的西洋镜影业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即使是想要和这些大院线搭上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现在的混沌影业却不可同日而语,以制作公司起家就已经取得了不俗成绩,发展发行部门更多是锦上添花。

混沌影业和ac的合作谈判过程有些磕绊,但整体而言还是十分顺利,几乎不到四十八小时之内就敲定了合作协议。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被盘剥了部分利益之后,却意味着混沌影业已经和各大院线建立起了联系,如果“罪恶之城”取得了成功,那么未来混沌影业与各大院线签署一份短期合作协议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届时,一部电影损失的利益只能算是九牛一毛而已。

伊恩和西奥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选择了退让,割舍小部分利益,换取更大的利益。在整个大局观方面,他们两个都看得十分清晰准确,自然不可能轻易吃亏。

更何况,“罪恶之城”尚未上映,票房成绩也依旧未知,说不定混沌影业根本不用承担损失,赢得了利益的同时,强势完成发行部门的建立。

当然,发行部门远远没有那么简单,西洋镜影业头尾花费了六年建立起来的网络,混沌影业自然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完成——即使混沌影业此前三部作品都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

如果发行部门的建立如此简单,为什么梦工厂不愿意建立发行部门?难道是他们不能吗?当然不是。他们选择放弃发行部门,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他们希望专注于电影的制作,无论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还是杰弗瑞·卡森伯格,包括大卫·格芬(david geffen),他们都是十分纯粹的电影人,与商业环节的联系相对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