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页

“车尾增加两把三角旗帜,一把黑的,一把红的,让车子在沙漠里狂奔时,旗帜可以飘扬起来。”兰斯补充说到,科林认真想了想,然后点点头,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改造进度呢?”最迟五天之后,不死老乔就要驾驶这辆座驾出征了,兰斯可不希望拖延拍摄进度。

“轮胎我们已经完成了,车头部分,给我两天时间。”科林根本没有抬头,依旧在自己的稿纸上写写画画,彷佛坐在导演驾驶的车子上投入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等自己忙完之后,科林这才注意到了他们的前进方向,“我们现在是过去看拦截者吗?”

拦截者,麦克斯的座驾。

兰斯点点头,“我需要和特技演员商量一下,下午的戏份怎么拍摄。”剧组的基地在沙漠边缘,从基地前往真正的拍摄场地,需要驱车十分钟的距离。“最后改装效果如何?”

拦截者是最早完成改装的车辆,他们采用了1973年款福特猎鹰,这款肌肉轿车其实并不彪悍,尤其是与科林等人设计完成的改装车相比较,着实显得有些娇小,但兰斯最后还是选择了这一款,就是为了像1979年的“疯狂的麦克斯”致敬,因为当时梅尔·吉布森就驾驶着这辆车。车子加上了武器装备、四轮驱动、全新地盘和怪兽引擎之后,打造出了麦克斯的座驾。

不过,拦截者原本是黑色涂装,为了营造出废土末日的风格,势必需要做出改变,更何况这辆车伴随着麦克斯征战多年,为了符合麦克斯现在独自奋斗、生存艰难的风格,车辆也必须破旧不堪,所以他们必须要改变涂装。

“银色磨砂涂装。”科林给出了答案,“然后做旧、做锈,我觉得效果比千兆马更好,就像是沙漠孤狼一样。电影播出之后,这款车会大受欢迎。”话语里洋溢的自信带着目中无人的狂妄,还有全神贯注的狂热。

兰斯瞥了科林一眼,脑袋里却是冒出了另外的想法,“每一辆车在投入拍摄之前,给它拍摄一系列写真,一部分作为预告海报放出去,一部分在电影上映之后放出去,制造话题。”电影还没有开拍,兰斯就已经开始为宣传做构想了。

这次“狂暴之路”的宣传策略将有所不同,他们不能在纳米比亚埋头拍摄,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需要不断更新消息,包括拍摄花絮、电影海报、演员信息等等,诸如此类,时时刻刻保持北美的关注度和话题性。

一步一个脚印,以不同的方式吸引不同群体的注意,将人们的期待值推向极致——兰斯当然知道这样做法的利弊,包括“特洛伊”、“撒哈拉骑兵”在内的无数作品都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的,但如果“狂暴之路”想要引爆票房,就必须增加曝光率,他需要让看起来冷僻而奇怪的蒸汽朋克、金属摇滚变成个性的代表、审美的突破和新颖的猎奇,把年轻人的情绪都带动起来,突破小众文化的次元墙,唤醒大众的兴趣。

正如好莱坞的媒体所说,“狂暴之路”想要取得成功,困难重重,而兰斯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困难一个一个击溃。汽车,改装车,名车,豪车……这不仅一点都不小众,而且还将会引发无数男性观众的热情——而他们恰恰是暑期档票房市场的绝对主力。

“她。”科林的回答让兰斯愣了愣,科林又一本正经地重复了一遍,“她。是她,而不是它。”科林居然在纠正兰斯的代词用法,他用“她”来形容这些座驾,仅仅是这一个细节,兰斯就知道,这个策略是有用的。“可是,你有专业摄影师吗?我希望照片可以恢弘大气,之后我和团队的小伙子们会为每一辆车写一个简介和故事,怎么样?”

兰斯当初在描绘故事板时就和那些画手们说过,每一辆车都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故事,甚至与角色的个性相契合。不过,画手们的想象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科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了改造,真正地将“狂暴之路”这一块拼图填补完整。

“当然。”兰斯的回答干脆利落。

说话之间,他们就已经抵达了拍摄基地,此时整个拍摄现场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在快速奔走忙碌着。兰斯和科林走下车,径直朝拦截者所在的位置走了过去。

不得不说,即使眼前的座驾灰尘扑扑、锈迹斑斑,但这不仅没有损失她的魅力,相反还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雄性荷尔蒙,肌肉型线条搭配硬朗而邪魅的发动机和冲锋枪,孤傲、不羁、沧桑的风格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就算是根本不爱车的人,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纯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