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页

古文字中,医字的中间就有一个大大的巫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巫医不分家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就算是在大唐,医类学科里还有祝由科这一门类。

难能可贵的是,古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主流的中医,把祝由占卜这些东西,从中医中剔除出去,慢慢形成了一门比较专业,比较纯粹的专门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的单纯学科。

要知道,华夏人历来是尊重传统,尊重祖先的。能把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给慢慢剔除掉,就冲着这份严谨,也应该给中医加上不少分。

都说中医的思想是唯心的,林源可不这么认为。

林源认为,中医是有唯心的成分,但总体而言,是在敬畏天地,也就是敬畏大自然下衍生出来的一套思想体系。

这样的体系,在华夏古文明中可以随处发现,也就是说,华夏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充满大世界观的。

而因为当时所处时代的局限,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唯心的,形而上学的一些理论的出现。

有人曾经研究,东西方文明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着眼点的差距上。为什么奠定当代思想体系的诸如逻辑学,物理学这些东西能够在西方出现,而东方则是没有出现,主要的原因就是东西方人在观察世界所采取的角度不同。

亚里士多德观察的是日常的一些行为,因而就能够根据日常的物体运动,人们的行为逻辑奠定了西方学科的基础。

而到了东方,看看号称是群经之首的《易经》,开篇乾卦就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东方人,实际上也就是华夏人,一着眼就是广袤无垠的宇宙苍穹,然后是坤,也就是地,厚德载物,利生万物。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东方思想所面临的尴尬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观察认知填补这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因而就造成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巨大的,鸿沟一般的强烈反差。

东西方文明的反差,其实也大体就是中西医的差别。

西医注重的是试验临床,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病症,都拿以往的实验数据或者是临床数据为金科玉律,根据已经发生的数字化案例,确定一整套的治疗机制。

而中医的治疗,则是完全个案个例,认为每一个人的发病机理可能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人体的反应机制也大不相同,因而特别强调对人的诊断,然后就是辨证施治。

应该说,中医和西医各有各的强项,各有各的擅长,也各有各的缺陷。从诊断上来说,依靠医疗器械,和以往的临床数据得出的诊断结论,明显是不如中医把每一个病人都当成是一个个例来对待更加科学。

而中医对于个案的把握诊断,靠的是医生的个人感觉。要知道,个人的感觉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感觉和数据,人们往往会选择相信数据,这也是当代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西医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