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页

“我还真不知道他全名,我只知道他姓吕,我一直都叫他吕大爷,他走得急,托人给我了一本医书,我就是看那本医书,才在中医上有点小成绩。”

“小成绩?呵呵,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吧?能坐在这里的,可都是季部长千挑万选出来的,在中医学术上没有特别的成绩,季部长恐怕连考虑都不会考虑的。”

白衬衫很谦虚说道:“真的没什么成绩,也不怕各位笑话,吕大爷给我留下的中医书籍,实际上是一本民国时期的刻印本,他在上面加了不少标注。这是一本专门讲述补药的著作,我实际上中医原理什么的都不知道,我就会按照方子调些补药。”

林源插话道:“中医博大精深,只要能够在一门手艺上精研,就可以一辈子受用无穷。尤其是高手留下的东西,那简直就是宝库一样的存在啊。”

第1072章 医不叩门

南怀安听得连连点头,他拍了一下白衬衫说道:“兄弟,看着你挺眼生的,你是什么地方人,怎么称呼?”

“我是甘宁省人,是甘宁卫生厅举荐我的,我叫郭玉明。我因为有一手配补药的手艺,局领导对我很照顾。后来,厅里领导也知道了我的名字,补药也就配到了厅里。结果,这回卫生部说是要精通中医的人才,厅里就把我弄上来了。”

众人听得大眼瞪小眼,大多数人的眼里,都闪烁着这样的意思,这样也行?

林源笑道:“其实,中医无论是什么药,配方,工艺,缺一不可。尤其是补药,这里面的门道就更大了。因为上档次的补药一般都是给权贵开的,要充分考虑到这类人群身体的普遍现象,比如说多食醇厚,养尊处优等状况。不然,补药就有可能是毒药了。”

郭玉明有点肃然起敬的感觉了:“林医生,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吕大爷给我留下的医书里,他亲自留下的笔记点评。可以说,这句话是整个一本书的精髓所在。有很多的补药,我都是要具体配置,要具体根据人的情况酌情增减,要不然真的会补药成毒药啊。”

党少波再次给林源造势:“小郭,林源也是制药大师。他的续命丸,可是拍出过六千万的天价啊,现在,是有价无货,这方面,别看他的岁数比你小,可南云周传亭周老,那么大的制药大师,有的时候都尊称林源一声大师。”

郭玉明摸摸脑袋说道:“看来,我真的是遇到高人了。对了,老先生,你是怎么看出来我是半道出家的中医人?”

“小郭,大家都是在一起学习的同学,就不必要叫得这么客气。我叫你小郭,你叫我老党就行了。小郭啊,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词,叫做医不叩门。”

“医不叩门,道不轻传,是这个意思吧?”郭玉明小心问道。

“嗯,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你知道我们中医人应该怎样做到这四个字么?”

郭玉明摇摇头,字面上的意思他能解释,但具体是怎么回事,他还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