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页

唐昊神色一愣,随即笑道。

“诸子百家,除了各家门主,谁敢说对各家学说文化了如指掌?我个人倒是有所熟识,谈不上精通。”

对于唐昊这种有些谦虚的说法,师恒道倒是有些赞赏。

“唐师傅可知我儒家十三经么。”

“略有耳闻,《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师恒道点了点头,“唐师傅可廷尉知晓我儒家派别?”

“思孟学派。今文经学。汉初今文经学立为官学,每一经都可成为‘学’,例如榖梁学、公羊学等,从中又衍生出诸如谶纬神学之类的其他学说。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合称为经学,经学之下又可以按照所治之经分为诗学、礼学、易学、春秋学等等。而治经须先明义,因此诞生小学,小学之下又分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宋明理学。心学。气学。目前分六派。”唐昊倒是不再客套,对于师恒道的一直试探,询问关于儒家的典故和派系,难道他意有所指?联想到他告诉自己儒门令时的神态,该不会是,想要把儒门令赠送给自己吧。

想到这个可能,唐昊忍不住有些激动,不过脸上却是不露分毫,此时的师恒道如此试探自己,分明是在试探自己,看自己是否有资格得到儒门令。

“何谓儒藏?”

“把儒家典籍收集在一起,编成一大文库,即为‘儒藏’,是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道家术数之术藏、佛教的藏经相应。”

“你认为儒家对现代的华夏有何影响,是否对华夏有益,还有你对儒家的看法又是如何?”见到唐昊沉默不语,似乎脸有难色,师恒道顿时笑了。

“唐师傅莫要见怪,只是彼此心谈,随心就好,老夫不会那么小气见怪的。”

“好,那我就直说了。”唐昊看了眼师恒道,不知道这个儒家门主,这么问自己,究竟想要问出什么来,儒门重视诚信甚至大于礼仪,人无信而不立,如果自己因为要讨好师恒道,获得儒门令就此随口胡说的话,只怕自己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儒家以前是封建专制的助手,与封建专制有了割不断的联系,所以我认为国学的落败,诸子百家的没落多于他们本身的体制有关系,抗拒发展,只会按照以前的老一套行事,根本不考虑这样是否适合当前的社会,如此一来,不适合就只能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这就是这个社会的法则,对于现代华夏的影响,除了礼义廉耻之外,我觉得最深远的影响就是诚信,人无信而不立,我个人觉得诚信是儒家带给华夏最大的精神财富。”

第263章 玄铁儒门令

“那你觉得如果儒学想要发展,要溶于现代社会,甚至重现当年的辉煌,应该如何来做呢。”师恒道却是出乎意料的并没有勃然大怒,反而是神色平淡的看着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