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华语片主流输出的是画面优美、场面宏大的古装武侠片,以及成龙为代表的时装动作片。
虽然华夏也有小成本文艺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但是商人逐利,发行商只看重该片的发行,是否能为自己创造利润!
根据代理发行地区的不同,发行商们开出买断发行的条件,价格主要集中在10万-30万美元之间。
这是大部分华语片海外发行的惯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低价走量,最终实现回本或者盈利。
以《致命id》为例,如果麦小余同意他们的价格,收回三百万投资成本不成问题,还能略有小赚。而且电影走向世界,回国后还能大肆吹逼,易小星如果不要脸的话,也可以冠以“与国际接轨”的导演头衔。
然而,骗子的便宜不好占。
麦小余来戛纳做局,不惜亲自上阵,没想当“国际雷锋”让海外发行商吸血,而是要剪海外发行商的羊毛!
“分账!”
“不可能!”
“那就保底分账!”
“更不可能!”
这七家海外发行商的底线,和之前的鹰钩鼻一样。只愿意买断发行,不接受麦小余要求的票房分账模式。
不过,他们的态度较为和蔼,还列举出一大堆客官理由。
《致命id》不是功夫片,无法带动外国观众对华夏功夫的神秘感;其次没有大牌明星阵容,海外华人及留学生是否买账不好说。
而这两批人恰恰是华语片海外票房的强力保障,《致命id》全都不具备,他们代理发行风险很大。
况且,小成本华语片的海外发行方式,几乎都是这种模式。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应该打破,破坏华语电影与国际接轨的和谐环境。
理由很是高大上,但是麦小余不买账。他从不会墨守成规,华语电影和国际接轨是否和谐又关他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