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页

里面充斥着对性器官、虐待、杀戮赤裸裸的描写,并将晦涩的宗教隐喻穿插在故事里,开放的尺度可谓前所未有。

石昊参加了媒体试映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画面精美的电影,部分场面拍的很美。优雅的慢速镜头,完美的黑白构图,配上歌剧选段……但是谁也想不到享受肉欲的妻子会变得如此残忍,砍下夫妻二人的性器官。

播放过程中惨叫此起彼伏。女主角残害自己和丈夫的各种乍舌的方式,让观影者发出痛苦和厌恶的叫声,影片对这些暴力镜头的特写也让观众不敢正视。

但是该片导演认为,这是一部充满太多寓意的电影。

比如丈夫从主导命运,充满理性的一家之主,猛然成为任人宰割的受难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现代社会主宰的男性,就像是女性的“基督”,而反基督者,就是女性对男性的反抗,甚至于杀戮。

反基督……为划出一个与守望基督相等量的宏大命题,导演不惜通过影片里最残忍的暴力,最赤裸的色情场面,一再拷问观众的视觉神经。

电影首映后,观众呈现两极分化,媒体也是如此。

有欧洲媒体记者就指责该影片的情节太黄太暴力,令记者崩溃;可也有欧洲媒体记者认为,这是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如果极端暴力的表现能少一点就更好了。

美国媒体同样分化的严重。

美国《娱乐周刊》记者批评影片是一则画面精美却哗众取宠的电影。他称影片借一层伪基督教寓言的外衣,扭曲一个正常人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是让戛纳电影节史上最严重的道德崩溃。

但是《好莱坞报道》则推荐导演拉斯·冯·提尔的影迷观看此片,并赞赏影片“画面充满浮夸的华丽,有很多迷人的想法”。

对于各国发行商来说,这部电影的取舍本应较为棘手。

可是考虑到与《反基督者》一样,同样打着质疑基督的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席卷全球票房数亿美元,不少发行商心动了。

“所以,你也想动心,想要抢购北美发行权?”

听完石昊的讲述,麦小余看着他问道。

“或许反基督这个题材,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潜在市场很大。”说到这里,石昊顿了一下,“擎天集团也来人了,想要高价拿下这部电影的发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