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多尔衮:“”话说得如此流利,是早就有想法了吧,恰好他就撞枪口上了。

多尔衮心头掠过一丝不满,却没有表达出来。不过随后他就开口,以身上暗疾旧伤发作为由,推却了差事。对此苏清之还能说什么呢,豪格带上硕塞刚刚出发去剿以白莲教为首的乱党,归期不定。

想了想,苏清之只能将差事交给了叶布舒,另又安排了户部左侍郎,工部的几名员外郎,陪同一起前往陕西一带视察灾情。而这一去,就是将近两个月过去。

也幸好提前做了准备,叶布舒领着大清官员刚刚抵达陕西不久,陕西地界的田野,就因为久旱无雨的关系,出现了干裂。

想着皇帝弟弟在他们出发之时的嘱咐,叶布舒当机立断,安排开仓放粮稳住灾民的情绪,一边安排随行来的工匠,开始兴修水利。

也算运气好,刚刚兴修水利不过一月,苍穹就开始淅沥沥的下起了雨,很快就让干裂的大地回春,随后叶布舒等官员回京复命,虽说又没有下雨了,但兴修的水利还是蓄了不少的水,完完全全够人牲畜饮用,外加灌溉农田。

这是顺治三年的事,转瞬来到顺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649年。这一年,活了51岁的哲哲,在四月十七日去世。后上尊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除此之外,倒还挺风调雨顺的,算是个丰收之年。

顺治五年(公元1650年),堪堪满了12岁的苏清之,突然记起马铃薯是在这一年传入华夏的。只是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并不很重视,因此马铃薯并没有大面积的种植。

想起这点,苏清之直接招来农官(管理农事的官员),详细询问此时大清百姓种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

红薯,一年生|高产草木植物,明朝万历年间传入华夏。玉米同样如此,也是明朝时期传入华夏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大清是游牧民族过渡成农耕,对于农事方面并不怎么了解。

虽说由于皇太极到现在还没有死的缘故,并没有发生历史上圈地养马,糟蹋了不少良田的事,但是吧,从明朝皇室手中继承来的农庄,是拿来养殖奇珍异兽以及花卉的,很少种植粮食。

而苏清之呢,由于年龄小,需要专注学习,所以注意力就没放在农耕上面。私心想着,即使垂帘听政的哲哲再怎么不懂,也该清楚农耕时代,高产农作物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结果

苏清之高看了哲哲,高看了作为辅臣的多尔衮等人,根本就不在意地里种的是什么庄稼,只要每年有税收就成。

这样的事情,让后知后觉好几年的苏清之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毕竟吧,苏清之也是后知后觉到现在才发现。不过苏清之还小嘛,才十二岁,更是建国初期,一切都当算作在打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不牢固,再高的大楼都有崩塌的可能。

苏清之现在,需要做的便是将大清的地基打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