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神的“送灶”向来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说皇宫和官府送灶都是在十二月二十三这一日,百姓则是在十二月十四日这一日,因此这一天正是京都非常热闹的一日,皇宫的礼部、京都府以及京都里各个官部都在举行送灶的仪式。其中最热闹的自然要数宫里的送灶了,在礼部的主持下,皇帝和诸位皇子在祭坛举行送灶仪式,以祈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以保佑东神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仪式结束后还会象征性地给京都百姓送“五谷”,以表示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一仪式十分庄重,女子是不得参加的,连沾过家中中馈的男妻都是不许参加的。

郑允浩这一日便早早地穿了朝服去宫里了,而九皇子府只有金在中一位皇子妃,自然是沾过中馈一事的,也就没有参加送灶的仪式。

皇子府的送灶要等到晚上,不过晴云早就已经和管家一起将送灶的事准备好了,金在中也乐得轻松,带着元硕一起出去了。

据说在明德书院举行了冬季雅会,所谓雅会,也仅仅是一个雅称,其实说破了便是读书人和士子之间的才艺比拼,不仅有诗词文赋,还有琴棋书画的比拼。这样的盛会京都有两次,一次是夏至日,一次便是冬至日,今年的冬至日正好遇上送灶,便更加热闹了。金在中这样的读书人,对于这样的盛会自然是喜欢的,而且他听说慕家的两位公子慕青阙和慕青闻都会过去,便更加心向往之了。元硕本就闲不住,听说有这样的事,自然也巴巴地想去。

明德书院坐落在白虎大街的海棠林边,是京都有名的书院,说是书院,其实是一坐酒楼性质的场所,但此地十分风雅,来得都是京中有名的文人墨客,最有名的便是翰林院的几位有名的院士与博士,如欧阳处、晏师元等人,更甚者还有五皇子郑允清与慕家的二公子慕青阙和四公子慕青闻。

金在中到明德书院的时候书院已经是高朋满座、宾客盈门了,好在前一日郑允浩提前派人来打过招呼,便有专门的二楼雅间为他们留好了。金在中带着元硕和金栏、金篱在雅间坐定,就听见堂中传来人群骚动声,金在中往下一看,原来是翰林院的欧阳处来了,欧阳处当年力矫文坛时弊,一扫华而不实的虚浮文风,促进了文章言之必有物的风气的诞生,因此被誉为“天下文章之宗师”,天下士子见到他都要尊称一声“欧阳公”。

金在中对此人也极其敬仰,只是郑允浩崇武,与这些文官并无多少交情,因此从未打过照面,今日见到,也算是圆了夙愿。只见欧阳处与众士子寒暄之后,便宣布了雅会的一些事宜和规则,随后便亲自敲响了今日的“开赛锣”,预示着今日赛事的开始。

最先开始的是诗会,同为翰林的晏师元规定了题目和韵脚,士子们需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做出来,用韵正确且立意高者为胜。

金在中见底下并没有自己熟悉的人,也就有听没听的听了一会儿,他是无所谓的,倒是一旁的元硕觉得甚是无趣,托着腮帮子吃着点心嘟囔道:

“早知道不跟你来了,我还以为有什么热闹可看呢!”

金在中闻言,看了他一眼打趣他道:“跟我自然是比不上跟枫大哥来得有趣,可枫大哥叫你去你又不去……”

“住口,谁让你提他了?”元硕眼睛一瞪,口是心非道,“以后不许在我面前提他的名字,一个字也不许提!”

金在中失笑,道:“我看你也不像是因为一件小事就恼他的,到底是什么事惹你心底不痛快?”元硕虽然爱闹别扭,但也不是任性娇纵之人,闹了这么几天脾气还没和好,也只能是因为别的事了。

元硕闻言叹了口气,面带无奈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我瞧着梁大人和梁夫人都喜欢王家的小姐,还几次三番问……嗯那谁……我在梁家待着也不痛快,索性就找了借口搬出来了。”他说着,低头往嘴里塞了块糕点,眼睛也不敢看金在中。

原来是这样,金在中眸子一动,心底已经有了计较,笑着道:“原来是这样,其实这也好办,只是要枫大哥自己主动,否则我们旁人说破了嘴皮子也没用,还落得个多管闲事的名声。”

“可他就是不跟家里说……”元硕话一出口就后悔了,看着金在中笑意盎然的表情顿时羞赧得满脸通红,气恼道,“金在中你真是学坏了,竟然套我的话!”

金在中忍俊不禁,曼斯条理地抿了口热茶,道:“这有什么好不承认的?你喜欢便喜欢了,我与你也不是第一天认识了。”见他面色有所好转,又道,“枫大哥不说,自然是有他的计较,说不定还在等机会,毕竟与王家那边也不好交代,他的为人想必你是比我清楚的,不会是那种看着你不清不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