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贾贵妃日常 华卿晴 5075 字 2023-10-31

第76章

贾祤可以不在意东宫太子妃的用意,钱淑妃这一位婆母很在意。

不过在知道东宫的庶妃有孕后,钱淑妃对于太子妃之前的芥蒂似乎消失不少。在钱淑妃的眼中,太子妃如今的形象就是识大体,重大局,这是一个合格的储君妃。

玉衡宫。

钱淑妃跟身边的嬷嬷叮嘱一番后,也差人到东宫送赏,除了给怀孕的二位庶妃赏赐,以滋奖励外。便是储君妃一样的厚赏。

虽然钱淑妃一直没有盼来嫡皇孙,但是对于太子妃的体面,钱淑妃也要尊重的。

夫妻一体,太子妃没有体面,难道皇太子的脸上就会有光彩吗?

自然不会有。

皇太子、太子妃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一体两面。这二人的关系太紧密。所以在面对太子妃的贤惠好名声时,钱淑妃也要做足面子上的功夫。

东宫二位庶妃有喜真不是什么大事情。这等事情也就闹了一阵子,然后自然就是风归风,雨归雨,一切又恢复平静。

皇帝不在京都,皇太子在监国,东宫如今的局势就是烈火亨油。在这等时候真没有人会不识趣的招惹东宫一系。

宫里宫外一样,人人都是势力眼儿,谁又会得罪了热灶上的大人物。

没人是傻子,真的傻子在名利圈里玩儿不转的。

宏武二十四年,仲秋时节,最是宜人。此时宫外也递了牌子。贾祤见了大姐姐元娘。

贾元娘进宫,她当然不是单独一人。她主要还是陪着婆母宋太妃。宋太妃从大相国寺回了京都,回了皇城。

这里面的原由特别简单,就是宋太后有召。宋太妃得着太后姐姐的懿旨,她当然拒绝不得。

宋太妃归京,贾元娘是儿媳妇当然得侍奉于婆母身边,这算尽一份儿媳妇的孝心。

对于儿子儿媳的孝心,宋太妃从来不拒绝。

长乐宫里,宋太后和宋太妃这一对姐妹叙旧。贾元娘就是识趣的告退,她的借口也现成的,她去见一见娘家姐妹。

贾贵妃在金粟宫,贾元娘这一位代王妃去问一声安,这多寻常的事儿。

宋太后没有不准的道理。

宋太后一准了,贾元娘就向太后告退,向婆母宋太妃告辞。

等着贾元娘走后,宋太后的目光落在妹妹身上。

“你这吃斋念佛的,瞧瞧就是找罪受。哀家瞧着你瘦了。”宋太后的目光落在妹妹身上。

“姐姐,我这哪有瘦了?”宋太妃在宋太后跟前还是以姐妹相称。如今宋太妃膝下有儿有孙,她这日子过得挺有滋味。

对于宋太后的尊荣,宋太妃羡慕归羡慕,她也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差。特别是贾元娘生了两个嫡孙,这有两个嫡孙承欢膝下,宋太妃心头觉得有盼头。

宋太妃就盼着得皇帝的恩典,让她到代王府养老。

“我这精神头好着,我还盼着瞧了两个孙儿娶妻生子,我可是要等着

抱曾孙的老封君。”宋太妃笑着拿自个儿打趣。()

哀家是抱上曾孙,你啊,还有得熬一熬。宋太后的孙儿燕王府上,那自然给宋太后添了一位小曾孙。

?想看华卿晴写的《贾贵妃日常》第76章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对于曾孙,宋太后自然是有的。这不,她跟妹妹宋太妃一讲,宋太后脸上有得意之色。

“妹妹恭敬姐姐,燕王府上有一位曾孙。瞧着东宫来年又要添丁,指定姐姐又要添了曾孙,皇上要添了皇孙。”宋太妃自然懂得捡着好话讲。好话嘛,人人都爱听一听。

“就盼如此。”宋太后点点头,她可盼着妹妹的话成真。

姐妹二人说一说儿孙之事。这聊得气氛不错。

不过稍后,宋太后就提到燕王出征一事。她说道:“依着哀家的心思是不想让茂眺去从征。这战场上多凶险。”

“好儿不吃爹娘饭,功名但凭马上取。燕王是有志向,姐姐应该高兴有这般能耐的孙儿。”宋太妃这话一讲后,她又道:“瞧瞧我膝下的老三,这孩子就是一个备懒的。要论耍滑头他排第一名,让他办一点实事,多替皇上分忧一下。不是我自贬,实在是老三就不成,他就做不得什么正紧事。”

在皇太后的跟前,宋太妃的姿态很低。别看嘴里亲亲热热的喊着姐姐妹妹。在心里,宋太妃一直知道自己的位置所在。

在宋太后跟前,宋太妃从来是夸了话,贬一贬自己的儿子,再抬一抬宋太后的儿孙。

亲如姐妹,进了宫廷一样各有利益,各有立场。

不过宋太妃心底也感慨过,好歹她有儿子,如今日子顺遂,倒也不必过于在意一些外物。

在宋太妃的心里其它外物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孙们过得称心如意一点。

“老三哪有妹妹你说的那般差。老三那孩子是一个稳重的,成就成,不成就不成。这样的孩子不揽事,就不会招了麻烦上身。瞧瞧,老三这儿不惹事,妹妹你的日子过得多轻省。”宋太后有时候也羡慕妹妹。

在宋太后的眼中,她庇护着妹妹。皇帝儿子庇护着老三。

宋太后觉得自己待人好,皇帝也是一个大度的。如今妹妹和老三过得好,也是她和皇帝儿子的功劳。

“就像姐姐您说的,老三懒散一点好,我也省得替他操心。”宋太妃笑一笑。她不会讲的,老三如今的惫懒全是她这一位亲娘成全。

对于一位宗室亲王而言,会看眼色,知人识趣,这日子能过得舒坦。真是力争上游,勾心斗角不提,也容易招了麻烦上身。

事情会揽上身,当然是因为处在漩涡口。

这离着事非远一些,当然就日子过得舒坦又简单。

宋太后会召唤宋太妃回来,原由也简单着。就是宋太后觉得妹妹在大相国寺里吃斋念佛的日子太久。

“哀家让你回来,也想着我们姐妹聚一聚。你如今的年岁大了,哀家也老了。等这一回皇帝归京,哀家一定跟皇帝说一说,也应该让你这做姨母的到亲生孩子府上养老,人生短短几l十载,你就得到老三的府上过些

()安享尊荣轻省日子。”宋太后对于妹妹当然还是有一片善意。

“劳姐姐您记挂,您给妹妹安排的养老好,这老三的清福妹妹也盼着享一享。”宋太妃一口应承下来。这事情哪可能不盼。这都盼了多少年。

如今见着亲姐姐乐意开口,宋太妃只笑得见眉不见眼。

长乐宫里的气氛好。

金粟宫,贾元娘一来,贾祤就让李烨也来见一见姨母。

“外甥见过大姨母。”楚王李烨向贾元娘问了小辈的礼。

“侄儿见过三叔母。”李烨又笑着按宗室辈份再见一回礼。

贾元娘对于楚王的见礼是侧身避一避,她说道:“殿下,您太客气。”

“大姐姐,他一个小辈的礼,你受着就是。甭管按着父族,还是按着母族,你都顶顶是他的长辈。”贾祤笑着说道。

“娘娘,殿下尊贵,国礼在上,不可逾越。”贾元娘笑着回话道。

这话里的语气温柔,显然贾元娘也是真的拿自己不当客人,而是当自家人在说说话。

“国法大,那做给外人瞧的。这会儿没有外人在,我们一家子骨肉的自然可以亲切一点。”贾祤笑着回话。

这会儿不再客套,贾祤请大姐姐落坐。至于楚王李烨,他这儿给长辈见过礼后,贾祤也不留孩子在此久待。反正四岁小儿的课业一一有安排。今个儿他也一样不能偷懒。

要知道来年楚王李烨就五岁,五岁的孩子读书习武样样开始真把式,这一步一个脚印。想学成真功夫,岂能虚应了事?

贾祤对于亲儿子有期盼,对于李烨而言,他其时挺喜欢习武,也喜欢骑射。

特别是老太监带楚王去皇宫里的校场,他在那儿骑上小马,还是比划一下射术。

只要能中一箭,也让李烨高兴。毕竟父皇在离开前,还跟小儿许诺过。他如果射术好,等父皇归来就带去狩猎。

狩猎,不是射一下箭靶,而是狩猎了动物。想一想,李烨就心动。他于是在射术和骑术两道上,他哪怕是小儿也用足功夫。

当然努力归努力,小儿尚小,每天习武骑射的时间有限。

在贾祤这一位亲娘眼中,也不能太过于拔苗助长。于是能多得一些骑马的时间,多一些练习射术的时间,楚王李烨只有欢喜,没有半点不开心的道理。

楚王李烨开开心心的告辞。

殿内,贾祤和大姐姐元娘一起吃茶。贾元娘的目光落在楚王离开的背影,她笑道:“有殿下在,娘娘安然。”

“这般真好。”贾元娘心底也清楚,她盼一个孩子。如今盼着两个儿子,她心头余愿足矣。

贾元娘也盼着宫里的三妹妹好,特别是楚王,贾元娘可是知道一点娘家人的消息。毕竟生母贾赵氏有些话也不可能瞒着亲闺女贾元娘。

“小十一身子骨不错,他又习武锻炼,瞧着倒像将门虎子。”贾祤笑着回了大姐姐的话。

“来,大姐姐,请吃茶。”贾祤笑着给大姐姐的茶

盏添一下。()

娘娘,您这般,臣妇倒是受之不起。贾元娘回话,她说道:当是臣妇替您斟茶。

?本作者华卿晴提醒您《贾贵妃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一家子姐妹,不需要客套。大姐姐,我这儿您还自在一点,你跟我客气了,倒让我心里难受。”贾祤回话道。

“那听娘娘您的意思。”听着三妹妹的话后,贾元娘接受了三妹妹的好意。

二人又聊天,贾祤说道朝廷大捷的消息。

贾元娘点点头,她附合一回,她说道:“朝廷大捷,普天同庆。一旦皇上归京,指定就是泼天的功劳要拔赏下来。”

“是啊,这一回又要赏了不少的新贵。”贾祤也同意。

贾祤当然想得更多的就是皇帝前头喝多了,还说要册立她做中宫。想一想,一定是皇帝喝多了。

要不然,如今皇帝把燕王又带着从征,皇太子还在监国。贾祤瞧着这二位的位置还挺稳啊。

在心头,贾祤只能哀叹。皇帝是一时嘴快的酒后胡言。倒是惹得她一片心湖大乱。

实不应该,实不应该。

“娘娘,您在想什么难事吗?”贾元娘瞧着三妹妹突然走神发呆,她就问话道。

“只是在想燕王立大功,东宫当如何想法。本宫如今就怕宫里起风波。”贾祤说了一点子小担忧。

这一点担忧于金粟宫无大碍。反正贾祤说一说,也就是说一说。

贾祤当然可以不在意,谁让玉衡宫的钱淑妃和九畹宫的宋昭媛站不到一块儿去。这二位的亲儿子斗得你死我活。

不分清一个胜负,不倒台一方,这事情就不算完。

“娘娘,您背后有随国公府,您膝下有楚王殿下。您安稳如山,东宫和燕王府这二系人马在没有比划出一个胜负前,他们应该不会想再添了新的大敌。”贾元娘回话道。

“可宋昭媛曾经就敢暗算本宫。”贾祤觉得不能低估敌人,也不能高估对手。谁知道,谁什么时候又出晕招。

乱拳打死老师傅,这世间最大的意外,就是谁也不能预测的意外。

“娘娘多思也对,是臣妇想浅了。”贾元娘也得承认三妹妹的话。宫廷内苑,人心难测。

就像贾元娘的上一辈子,她的不能生育也不过中了招。而且不是什么高位妃嫔,不过是巧合之外的巧合,她替人挡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