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117章 求订阅。

贾贵妃日常 华卿晴 5061 字 2023-12-19

第117章

李烨亲自来看望弟弟,然后又亲自领了弟弟回仁寿宫。

对于弟弟的学业李烨这一位皇兄非常关心。当然也要问一问弟弟李煜对于师傅们的看法。

李煜倒是挺喜欢习武,他道:“皇兄骑射好,我也要练习好骑射。还有打马球,打马球最有趣。”

在李煜的眼中,宫廷之内的玩耍之事就打马球最能让这一位先帝的小儿子感兴趣。

虽然年岁小,只能骑一骑小马驹子,可李煜瞧过皇兄皇嫂,还有母后打马球时的快活。

李煜小小年纪也是喜欢上这一项运动。

不论哪一回皇家校场打马球,李煜都是次次不落的看完。

对于当气氛组,给胜利者鼓气的话,李煜都是喊得响亮。

对于皇室宗亲们而言,打马球也是一项勋贵里的全□□动。人人都爱,也觉得这样能激发大众的英武之气。

打马球,既能锻炼马术,又能喻乐于教。谁能不喜欢。

当年宏武帝会推广,勋贵们个个不落后。如今到了永泰帝和小兄弟李煜这儿,那当然也不例外。

李煜嘴里嘀嘀咕咕,他提到自己的武学师傅吕伭。

李煜的嘴里当然吕伭这一位武学师傅就利害。

主要还是吕伭打马球利害,李煜就佩服这一点。至于这一位武学师傅是什么战场上下来的将军。

大夏皇朝的将军不少,特别是杂号将军太多。

这些于小小年纪的李煜而言不重要。李煜看重的只是吕伭打马球利害这一样。

听着弟弟议了打马球,还是欢快的模样。李烨瞧入眼中。

对于吕伭,李烨也有好感。愰然之间,他对吕伭总有一丝的莫名好感。

可能这就是看对眼,李烨觉得吕伭这一位战场立功的功臣,这等人物当然是朝堂越多越好。

如今的天下,大夏皇室就是跟勋贵共天下。这富贵荣华当然是一起享受。

李烨没有改变大局的想法,他太年少,如今当然得蛰伏起来。还是老实守孝,一切按着先帝定下来的章程在继续。

李烨在学习,也在观察。有些时候多学一学,以静镇国,安然渡过登基的头三年这挺重要。

守住孝道的好名声,又在天子大义在手。名份在,禁军这一个皇家兵权的根基守好。

李烨的心头有底的很。或者说李烨如今哪怕心中有危机感。至少他没有表现出来半分。

表现给世人看的,就是李烨尊重宰辅之臣,也是信任禁军。永泰帝就是这般的谦虚,一心想着向世人口中的贤君学习。

节俭、孝顺、谦虚等等,只要觉得好名词,李烨也在努力的给自己涮上一层图抹。

年少是优势,李烨就在努力的扩大自己的优势,也尽量的在弥补了自己的劣势。

皇帝垂拱,皇帝当然不能一直旁落。

哪怕宰辅们一直虚心应事,可朝中的一切,还是有一道的保险。这一道保险便是在仁寿宫。

仁寿宫。

李烨、李煜兄弟到了时,姚皇后在陪着婆婆说话。

姚皇后如今掌了宫权,这是名义上。真正的关键位置上还是有贾太后的人手在坐镇。

哪怕只是名义上,这等名份就是优势。姚皇后当然也在努力的替自己争取一些东西。

有些事情大家都是有默契的。

姚皇后见着皇帝到来,她忙上前见礼。皇帝搀扶了皇后。

李煜也向母后见礼问安,给嫂嫂问安。李烨自然也向母后问安。

这时候贾祤笑道:“自家人不虚应,快落坐吧。”

贾祤把宫权挪给皇后,她如今是省事不少。可这等省事之下,也不代表了贾祤真的一点不忙碌。

贾祤的忙碌应该于宏武帝给了贾祤的权柄。

宰辅理政,皇帝垂拱。

可永泰帝太年少,于是宫廷之内的两个先帝大太监卫谨、梁忠还留着。

这二人一直辅佐先帝,于是二人继续辅佐如今的永泰帝。

至于绣衣卫、暗卫,这两个要害部门。在永泰帝的示意,卫谨、梁忠二人也已经交出来。

交给永泰帝的心腹。

只能说各有收获。卫谨、梁忠有先帝的旨意,如今替皇帝掌了冲锋前,或者说也替贾太后冲锋在前。

哪怕贾太后没有像历朝历代里的小天子登基,皇太后听政。

但是皇太后也有一部分的观政权柄。虽然皇太后一直没用,可有这等权柄。

这卫谨、梁忠如今就是皇帝、太后二位的眼睛、耳朵、手脚。

有些事情皇帝太后不方便的,这二位当然要冲锋在前。

李烨是一位小天子,至少在朝臣们的眼中是。

李烨哪怕成婚,可他的年岁摆那儿。如今的李烨还是有许多的路要走。

至于贾祤,她不想掺合太多。或者说她是相信儿子,更或者说皇权面前无父子,当然也同样无母子。

在权柄面前,贾祤退一步。退得好看点,至少不会遗祸将来。

永泰元年,天下臣民的头上似乎换了一位天子,又似乎一切没什么大的变化。毕竟一切还是接着宏武帝的旧日治国之道在前进。

若是说有一点不一样的声音。可能就是宏武帝当初安排了晋王换了封号为滇王。

永泰元年,滇王当就藩。

滇王当然不想去。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拖再拖,从春天拖到秋天。眼瞅着秋日过,冬又来。

这滇王府还能就藩吗?

朝堂上,天子不多语。

李烨这一位皇帝太年少,皇帝是不会赤胳膊上阵说话。本着多做多错,李烨从来就是不多做。

可孝道又最要紧。皇帝当然不能逆了先帝之遗命。

于是在皇帝偶尔的暗示下,当年的东宫属官,如今进了御史台的御史里当然有人出头替君王分忧。

滇王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哪怕皇帝不开声,皇帝当然不会逼了皇叔就藩。

可朝臣里有人逼着滇王就藩,滇王不就藩,那就是忤逆先帝的圣旨。

真是细数,滇王能被扣上的罪名如今是越加越多。

然后滇王遭不住,滇王妃就进宫哭述求情。

仁寿宫。

贾祤这儿听着滇王妃的哭饶。这哭哭涕涕的中年美妇,一身的珠光宝气。

哪怕哭得伤心,也是哭得美人味十足。可惜贾祤也是女的,倒没有什么怜香惜玉的想法。

“好了。滇王妃不必再哭,哭得哀家头疼。”贾祤伸手,假意揉一揉太阳穴的位置。

滇王妃瞧着皇太后不高兴的模样,马上就是收了声。这会儿的滇王妃是拿着手帕子擦一擦眼泪。

姚皇后得着消息,此时也来了一趟仁寿宫。

皇后一来,滇王妃赶紧给皇后见礼问安。

“皇婶快请起。”姚皇后客气的虚扶一下。

在滇王妃起身后,姚皇后又向贾祤问安。

“儿媳问母后万安。”姚皇后对于皇太后是尊敬的很。

至少态度上确实就是如此,明日里也多有人赞了姚皇后。

贾祤笑道:“皇后来了,快落坐吧。”对于这一个能分忧,还能照顾好儿子的儿媳妇,贾祤挺喜欢。

这等儿子的贤内助,哪一个当婆婆的遇上都觉得好。

姚皇后落坐后,她瞧着滇王妃哭得红肿的眼睛。她关心的问道:“皇婶进宫来,瞧着这哭过一场。莫不成皇婶有什么难事想求了母后?”

“可不嘛,你皇嫂求着哀家跟前,一直哭哭涕涕的让哀家头疼。”贾祤假意又揉了太阳穴。

“皇婶,您有难处,您请说说。本宫虽是小辈,也乐意替皇婶分忧。就盼着皇婶往后莫到母后跟前哭述,也真真是让母后受了累。如今闹出这等事情,倒是显得本宫无能,也是没有替母后分忧,还让皇婶闹一场哭内廷。”姚皇后的目光瞧着滇王妃,似乎想等着滇王妃说说,这有什么为难事。

滇王妃进宫,这哭哭涕涕就是想摆了低姿态。

皇太后不太乐意的样子。姚皇后一问,滇王妃当然就讲了。

滇王妃讲什么,不外乎就讲了滇王如今病了一场。如今在养病,这真不是故意拖了什么不就藩。

没得那样的事情。滇王妃进宫来,也不过想求了宫廷里宽容一二。

姚皇后听懂了,她回道:“本宫当什么事情,原来是这一桩事情。皇婶也莫要怨了朝堂起风波,这可是父皇遗命。父皇留了旨意,皇上最是孝顺不过,又岂敢忤逆父皇遗命。那是万万不可。”

姚皇后当先表明态度,滇王府是一定要就藩的。这是宏武帝的意思,永泰帝是儿子,没得打翻了先帝遗命的道理。

滇王妃心中一声叹息。要论滇王府上下就没一人想就藩。

“王府里没人敢不尊圣旨。不过是王府上下一直不太平。唉。”滇王妃又是哭述了滇王府的不容易。

永泰元年似乎滇王府一直在出事,不是世子病了,就是王爷病了。总之不能就藩,那一定是有原由的。

姚皇后瞧着滇王妃的理由,能怎么办?

皇家也要讲亲情。不可能一棍子真赶人上绝路。

当然最后不过姚皇后请求了贾祤,然后宫廷内苑的旨意,宫里安排太医去侍候滇王府的主子。

一定把滇王府的上下主子们全部是照顾妥当。

只要没人病了,这滇王府当然就要赶紧上路,赶紧就藩。

滇王妃来一趟皇宫,走时就是领着几位太医回王府。

仁寿宫。

贾祤跟儿媳说道:“瞧瞧,先帝想着让宗亲就藩,如今结果也不甚理想。”

“京都多繁华,没人想去荒凉地。儿媳也理解。可父皇的旨意,皇上也说过好些回。做儿子的总要多孝顺了父母,孝道至大。”姚皇后赶紧表明态度。

这儿媳一直跟儿子一条心,话里话外都捧了孝道在头顶。

贾祤能怎么办,当然又是宽慰一番。

贾祤说道:“哀家都懂,天子仁孝,皇后你也是夫唱妇随。帝后同心同德,哀家全瞧在眼里,这般就好,就是足够的好。”

贾祤夸了话。对于姚皇后,贾祤当然得多多的安慰一下。不止因为满意儿媳。

那也是因为如今的宫廷里,掌着宫卫的头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