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当时使用的宣纸,因侵华战争的原因,已经断绝了来源。当时,这位正值壮年的著名画家不禁感叹:“古时候雒阳纸贵尚可买到,如今拿钱也买不到画纸;没有纸,未必叫我去敦煌喝西北风吗!”
某日,他忽然看到一则报刊启事,启事上声称:由于战时纸张缺乏,报刊要用当地的土纸印刷。
所谓“土纸”,就是夹江生产的一种手工纸。张大千购买了一些土纸回家试用,发墨和运笔效果均不理想。
他就想:能否对夹江宣纸加以改良,生产出一种宜书宜画的宣纸呢?随后,他找来自己的挚友晏济元商量。两人讨论后,认为可行,遂决定到夹江实地考察。
后来,经过多次试验,张大千总算制出了自己想要纸张,也就是现在的夹江国画纸。为了防止别人仿自己的画,张大千还别出心裁地让工匠们在纸帘的中央编上“蜀笺”、在两端编上“大风堂造”字样。
用这种竹帘抄制出的宣纸,只要对着光亮,“蜀笺”、“大风堂造”印记便会显现出来。
第81章 小心眼
孟子涛讲述了一下夹江纸的来历,指着画卷上的落款日期,说道:“这幅画是一九四一年创作的,照理来说,这个时候,张大千还是用的夹江纸,怎么可能会使用普通的宣纸创作呢?”
据文献记载,直到1946年,张大千还是使用的夹江纸,更别说一九四一年,他还在敦煌了。
青文华笑眯眯地说道:“老邱,你能不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啊?”
邱志见冷哼一声:“这有什么,说不定他是帮别人画的,那人提供了宣纸呢?”
青文华笑着说道:“得,既然你这么说,那今天这个赌就不打了,反正无论怎么说,你都能找出歪理来。”
邱志见也知道自己耍赖,而且还在小辈们前丢了脸,心里就萌生了退意:“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说完,他就迅速地把画卷一收,就准备离开。
走了几步,邱志见又回过头来,对着孟子涛说道:“小伙子,下次记得要尊老爱幼,也就是遇上我,如果是别人,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说完,也不等孟子涛反应过来,他就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