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讷还想着对方或许会拒绝呢,没想到陈院长一口答应:“可以,我这就安排人去复印,趁这个时间,我建议咱们到处看一下,看看福利院的坏境,还有孩子们是怎么生活和学习的。”
“好吧,我们就参观一下。”
陈院长带着客人们在福利院里逛了一圈,这时候外面已经挂起了横幅“热烈欢迎国际友人莅临指导考察”,参观路线也是打扫过的,路上见到的工作人员和孩子都彬彬有礼,大方得体。食堂整洁卫生,餐具都是不锈钢的,宿舍也是井井有条,不过条件不太好,是大通铺,虽然临时喷了空气清新剂,但气味还是有些不大令人愉快。
“我们资金有限,能给孩子们做的服务太少。”陈院长沉痛地说。
最后,陈院长带领大家来到一个大教室,工作人员组织了一帮孤儿表演文艺节目,看着孩子们穿着演出服,像个小大人一样跳啊唱啊,文讷忽然觉得有些难过,这让她想到宠物店里关在笼子里的猫啊狗啊的,见到顾客上门就批命的吸引注意,希望自己被领养,脱离苦海,如果小雨涵还在福利院的话,恐怕和这些孩子一样吧,以卖力的表演来兜售自己。
想到这里,她眼圈红了,江依夏给姐姐递了张纸巾,陈院长瞥见,也有些感慨,到底是福利院出来的女孩啊,见到同类不免触景生情,看那二位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不耐烦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没吃过苦。
看完表演之后,陈院长又带他们去看了残疾儿童,这些小孩更加可怜,连兜售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只能用木然的眼睛看着参观者,就像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那样。
参观完毕,回到会客室,档案室那边资料也整理复印完毕了,厚厚一沓摆在文讷面前,排列顺序是按照时间先后。
“凡是涉及到涉外收养的,基本上都在这里了。”陈院长说,“希望您能用得上。”
文讷说声谢谢,开始翻阅,翻到第二个就是王雨涵的资料,照片她能认出来,但名字却不叫王雨涵,而是王媛。
收养人是一对美国夫妇,分别叫做约翰·凯利和罗丝·凯利,孤儿院留存了他们的护照复印件。
文讷恍然大悟,王媛的发音和王雨涵的发音极为接近,雨涵说快了就是媛,她将这份资料放到一旁,一边继续翻阅,一边和陈院长闲扯。
“陈先生,福利院开枝散叶,孩子们分散到世界各地的都有啊,他们会回来寻根么?比如寻找亲生父母什么的?”
“当然有这种情况,去年那个小谁不就回来了。”陈院长一时间想不出名字,“就那个兔唇的孩子,到了美国治好了,也上了大学了,现在回来寻根,通过我们的帮助找到了亲生父母,一家人团聚,当时还上了报纸哩。”
一个工作人员补充道:“那孩子叫丽莎,现在美国洛杉矶,她老家是南泰农村的,现在爹妈可得计了,有个美国女儿不说,儿子也能跟姐姐到美国念书去了。”
文讷一阵干呕,这样的父母简直就是人渣,把女儿丢弃的时候多么狠心,现在女儿成了外籍人士,还好意思攀亲戚,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