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等李存孝和夏鲁奇率领的第二波十万大雪龙骑也冲了上来,匈奴、鲜卑和契丹三族的具装甲骑还是没有挺住。
当最有战斗力的具装甲骑败了之后,哪怕匈奴、鲜卑和契丹三族仍旧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这场决战的结局便已经注定。
最终这场七十万镇西军与匈奴、鲜卑、契丹三族三百五十万骑兵的大战,以匈奴、鲜卑、契丹三族的惨败而收场。
甚至连匈奴族的大汗赫连斗,也在这场大战中成了镇西军的阶下囚。
参战的一百二十万匈奴骑兵,总计五十万战死,四十万被俘,三十万溃散,但随着匈奴大汗赫连斗的被俘,很快整个匈奴族向镇西军表示了臣服。
参战的一百五十万鲜卑骑兵,共有六十万战死,二十万被俘,剩余的七十万鲜卑骑兵,则在鲜卑大汗贺赖横的率领下逃走了。
不过经此一战,元气大伤的鲜卑族,也主动派人与镇西军进行联络,表示整个鲜卑族从今往后,愿意听从镇西军的命令。
参战的八十万契丹骑兵,则有五十万战死,十八万被俘,只有大约十二万契丹骑兵,被契丹大汗耶律荣带着逃走了。
以契丹族的实力,就算十八万被俘的契丹将士无法赎回来,契丹族仍旧能聚起大约两百万的骑兵。
可是这场大战,却把契丹大汗耶律荣给打怕了,要知道八十万骑兵都是契丹族最为精锐的部队,且还有一百二十万匈奴骑兵和一百五十万鲜卑骑兵相助。
结果这样都被几十万汉国镇西军给打败了,如果汉国镇西军想要出兵征服契丹族,就算契丹族还有两百万骑兵,契丹大汗耶律荣心里也没有半点胜算。
于是契丹大汗耶律荣也派人向镇西军表示了臣服之意,并且希望能够赎回被俘的契丹将士。
鲜卑族和契丹族虽然向镇西军表示了臣服,但这两族的臣服只能归于表面。
不像实力损失惨重的匈奴族,以及之前被镇西军征服的西羌族和党项族,几乎已经被镇西军彻底掌控。
孙浩不但准备在西羌族的地盘上建立四座城池,在党项族的地盘上建立八座城池,在匈奴族的地盘上建立十五座城池,还各向这三族征召了一部分骑兵,划归到了镇西军的序列。
其中从西羌族征召了二十万骑兵,从党项族征召了三十万骑兵,从匈奴族征召了五十万骑兵。
这一百万从西羌族、党项族和匈奴族征召的骑兵,加上亲兵卫的十万玄甲骑、十万背嵬骑、十万虎豹骑、十万西凉铁骑、十万白马义从和十万赵边骑,以后将负责守卫草原上新建的二十七座城池。
并且为了彻底汉化西羌、党项、匈奴三族,孙浩还给三族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废除三族原来的语言,只能使用汉语。
对于鲜卑族和契丹族,镇西军虽然没有在其地盘上修建城池,也没有征召鲜卑骑兵和契丹骑兵加入镇西军,但却规定鲜卑族和契丹族,以后每年都需要向镇西军,进贡大量的战马、金银、皮革以及活牛活羊。
靠着从西羌、党项、匈奴三族搜刮的黄金和白银,以及鲜卑族和契丹族进献的金银,孙浩不但轻轻松松便弥补了之前大战的损失,还让“悍将转换器”中储备的转换值,增加到了一亿三千万点。
镇西军一战便降服了草原三大强族,顿时引得草原其他强族人人自危,一股针对镇西军的暗潮,随即便开始了酝酿起来。
而就在孙浩率军征战草原的期间,镇西军的其他各部也没有闲着。
到了大汉历193年的年初,镇西军第一卫、第二卫、第三卫、第四卫、第十五卫和第十六卫的六十万精锐,用一路平推的模式,已经把松蕃国的整个高原地区尽数攻克,还把滕国入侵松蕃国东绪军节度府的军队驱逐出境。
至此立国两百多年的松蕃国,算是寿终正寝了,松蕃国在高原地区的六千万人口,全部纳入了镇西军之手。
在汉国内部,镇西军也以势如破竹之势,连续吞并了汉国西北地区的梅州,以及汉国东北地区的淄州和沂州,还有属于中原地区的宿州。
而这四个州的总人口,差不多有一亿二千多万,加上松蕃国在高原地区的六千万人口,以及西羌、党项、匈奴三族的人口,镇西军所能控制的人口数量,顿时激增到了四个亿。
在诸葛亮、庞统等谋士的建议下,镇西军之后没有再向外继续进行扩张,而是开始整合各级的府衙,组建各州的厢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