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睿智?奸诈?聪明?撕开蓝礼·霍尔的绅士面具,窥探皮囊底下的真实灵魂!”
……
以上新闻则显得犀利而尖锐多了,他们完全跳过了举证求证环节,提前认定了康奈尔这篇报道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又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在乎事实真相,只在乎爆点和噱头,就和“娱乐周刊”一样,第一时间迫不及待地就开始炮制焦点。
这些新闻媒体,不仅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之上,对蓝礼进行了批判和审判;而且还将蓝礼与学院公关的藏污纳垢联系起来,尖锐地剖析产业背后的弊端,似乎将蓝礼当做一个典型,彻彻底底地钉在耻辱柱上。
沸沸扬扬,将近三分之二的娱乐杂志、报刊都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报道,加入了讨论,如此声势着实超乎想象。更加“巧合”的是,不久之前,好莱坞陆陆续续有关于蓝礼·霍尔的负面消息放出,现在,似乎所有的“负面传闻”都得到了证实。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陷阱?
第0859章 十面埋伏
今年颁奖季之中,韦恩斯坦兄弟力推“艺术家”和“铁娘子”两部作品,声势浩荡地展开了学院公关,剑指奥斯卡小金人,无所不用其极。
影后争夺战之中,哈维·韦恩斯坦将箭头瞄准了格伦·克罗斯和维奥拉·戴维斯,前者第六次奥斯卡提名,距离第一次提名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却始终没有能够登顶,劳苦功高;后者演技扎实、角色精彩、亲切友善,今年的作品更是备受肯定,颁奖季前半程强势领跑。
金球奖之后,关于格伦态度高傲、拒绝公关、姿态清高的传闻,不绝于耳;而关于“帮助”严重过誉、名不副实的传闻也沸沸扬扬,甚至一度传闻维奥拉与导演塔特·泰勒(tate taylor)关系紧绷。
影帝争夺战之中,哈维则集中火力攻讦蓝礼。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关于蓝礼的负面新闻始终就没有消停过,“那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把整个好莱坞都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俨然已经成为了业内流传最为广泛的趣闻——以嘲讽的方式。
柏林电影节期间,业内传闻陆陆续续地开始泄露消息,新闻媒体敏锐地嗅到了异常。传说,“杀戮轮回”伦敦拍摄现场和柏林电影节的影迷互动,全部“影迷”都是蓝礼自掏腰包聘请的,不仅是为了自己增长声势、登场头条,而且还目标清晰地指向了学院公关。
这些消息,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
康奈尔·麦格雷戈显然和哈维·韦恩斯坦秉持着同样的观点,又或者更进一步,二者是一丘之貉。
那些幕后的互动和牵扯,恐怕只有当事人知晓了;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娱乐周刊”的专题报道发布之后,哈维势必在背后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看看报道的蔓延声势就知道了。
过去三周时间里,相关消息没有彻底爆发开来,也没有完全销声匿迹,始终文火慢炖地发酵着;然后,伴随着“娱乐周刊”的专题报道,一夜之间,相关报道就彻底炸裂了开来,似乎圈内消息终于找到了宣泄口,于是一窝蜂地倾泻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