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页

但有趣的是,戛纳却是三大电影节之中,唯一一个不对公众全面开放的电影节。

什么意思呢?

当观众们参加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或者多伦多电影节时,他们才是电影节的主体,每一天在各个场馆来回奔波,较劲心思地安排着自己的观影场次,唯恐自己错过了某位大师或者某位演员的最新作品。观看电影,这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却也是一种幸福的煎熬。

但戛纳电影节却只有一个电影宫作为主要放映场所,主要观众是媒体和市场,而普通观众则只能抢占非常非常少的门票。

电影宫于1949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一个古老的建筑,一共六层楼,二十五个大小不同的放映厅,但这些放映厅都非常非常之小,最小的只能容纳二十人、三十人,最大的卢米埃尔大厅是唯一例外,可以容纳两千人左右,整体的空间格局都十分有限。

一部分放映厅,专门为电影市场预留。简单来说,就是各大电影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版权购买人员以及宣传发行人员,每一部电影都会安排多次反复放映场次,留给市场人员观看,并且拍板决定,是否购买版权。

一部分放映厅,作为媒体场,只允许记者进入。有时候,媒体场是内部放映,甚至提早于首映场,让记者们第一时间能够观看到电影,并且撰写影评,为随后的采访以及宣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记者们的撰稿留下时间。

一部分放映厅,作为首映场,也就是红地毯场次。进入放映厅的,主要还是特邀嘉宾、赞助厂商、评审团评委、专业影评人、媒体记者,诸如此类等等。其中,专门放映主竞赛影片的卢米埃尔大厅,这也是唯一允许观众入场的观影厅。

换而言之,这里只有一个两千人的大厅可以容纳观众,并且一天只排两场,最多三场,无法全面对公众开放售票;但就是这样的戛纳电影节,每一年却能够吸引超过四十万观众蜂拥而至。

这,就是戛纳。

第1284章 无法拒绝

戛纳没有柏林的宽敞和辽阔,也没有威尼斯的繁华和喧闹,古老而残破的电影宫经历过半个世纪的风霜之后,二十五个有限座位的放映厅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不仅如此。在主竞赛单元之外,还有一种关注单元、特别展映单元、午夜展映等多个环节,短短十二天之内,超过五十部电影将登陆戛纳,有的作品在电影宫放映,有的作品则选择在一公里之外的另外一个场所放映,但巴掌大小的戛纳着实没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放映厅了——

更何况,除了每一年的五月之外,小镇居民又有多少人愿意蜂拥进入电影院呢?这不过是一个常驻人口勉强达到七万的镇子而已。于是,放映场馆以及容纳人数的局限,就注定了戛纳的与众不同。

卢米埃尔大厅的两千观众之数,对于整个庞大市场来说,杯水车薪,换而言之,记者和市场以及专业人士们才是戛纳的主要观众群体,第一时间观看电影节的入围作品。

超过四千人的媒体记者构成了戛纳电影节的主要观影阵容,从传统媒体到电子媒体,从杂志主编到社交网络红人,戛纳电影节将网络时代的传播特性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