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页

尽管如此,无数人潮依旧在初夏降临的五月蜂拥至戛纳电影节。

为了亲眼一睹顶级明星的风采和芳华,为了亲身经历纸醉金迷的浮华名利场,为了近距离感受镁光灯底下的生活,也为了加入无数电影爱好者的行列。不同于属于观众的多伦多,不同于属于电影的特柳赖德,不同于属于艺术的圣丹斯,戛纳拥有无数自己的魅力,令人着迷。

每一年的戛纳总是如此,让人兴奋,让人激动,也让人瞩目,群星云集的场合时时刻刻都包围在汹涌的镁光灯之中,掌声和喊声经久不息,连绵不绝地持续足足十二天,见证朝阳的绚烂和夕阳的璀璨。

今年更是如此。

官方组委会公布评审团名单的时刻,就第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将担任评委会主席,这位纵横世界影坛超过三十年的电影巨匠,虽然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始终不曾斩获最高奖项,但1993年就赢得了威尼斯终身成就奖,1974年就收获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地位和荣光。

评审团成员名单也是星光熠熠。

李安,妮可·基德曼,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克里斯蒂安·蒙吉(cristian ungiu),琳恩·拉姆塞(lynne rasay),河濑直美,薇迪雅·巴兰(vidya ban),丹尼尔·奥图(daniel auteuil)。

整个名单的构成沿袭了戛纳一贯以来的风格,在艺术和商业之中寻求平衡,而星光则成为重要参考标准。

李安自然无需赘言,两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小金人,两座威尼斯金狮奖,两座柏林金熊奖;妮可也是如此,奥斯卡影后兼柏林影后;克里斯托弗则是两座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小金人,还有一座戛纳影帝奖杯。

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于2007年凭借着“四月三周两天”斩获戛纳金棕榈奖;琳恩·拉姆塞是英国导演,目前只有三部短片和三部长片,却在各个独立奖项之中拿奖拿到手软,2011年的“我们需要谈谈凯文”在美国颁奖季之中大放异彩。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是戛纳力捧出来的嫡系导演,“萌之朱雀”和“原木之森”是代表作;薇迪雅·巴兰则作为印度演员的代表,今年是印度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戛纳也将举办特别环节。

法国演员丹尼尔·奥图也是老戏骨,“第八日”、“隐藏摄像机”、“冬天的心”、“男人的野心”等多部作品,先后斩获了戛纳、欧洲电影奖、英国学院奖、法国凯撒奖的影帝头衔。

一位评审团主席,领衔八位评审团成员,清一色全部都是导演和演员,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显然在专业层面上更进一步,同时也在人气和名望方面更进一步。无疑,这也使得观众们对于最终金棕榈奖的评选报以了更多期待。

因为根据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审团制度,所以金熊奖、金狮奖和金棕榈奖三个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评审团艺术欣赏品味的最直接体现。

随后,官方组委会公布了竞赛单元入围名单的时刻,又第二次引发了全世界的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