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秦淮特别热闹,适逢三年一届乡试年,又刚考完乡试,数以百计的士子考生纷纷蜂拥而至,进行放松式的狂欢。
随着时辰渐晚,画舫客满,开始解开缆绳,慢慢顺水漂游。
陈三郎望向窗外,能见到远处扬州城墙牌楼上的一排大红灯笼,再看远些,城中两点光华莹莹,互相挨着,极为高远,仿佛悬挂于半空中一样。
那是飞来峰和山色塔——峰顶和塔尖上各竖立着灯塔,每到傍晚时分,便有专人上去点燃灯火,发出光芒。
陈三郎看着这两点灯火入神,见它们一闪一闪的,其中似乎蕴含着某些玄奥之处。
嗡!
视线中的两点灯火猛地一阵摇曳,火苗猎猎,勾勒成两个字——字形奇特,不是夏禹王朝的字符,而依稀是梵文。
见此异象,陈三郎吃一惊,差点失声叫出声来。这一动,视线中的景观消失,恢复正常。但他明确这并非幻觉,一颗心不禁砰砰地跳得急促。
与此同时,山色塔第十层,黑暗中,一位老僧竟手持一把扫把在慢慢扫着台阶。他若有所感,抬起头来,两个瞳孔精光爆射,如同两盏明灯。随即身形一闪,消失不见。
下一刻,赫然已出现在十八层的塔顶上,双目炯炯,凝视着那盏灯火,内心震撼无比:“佛灯示警,它照到了什么?”
在法旨中,这可是不祥之兆。
身在高处,风萧萧,竟让他莫名感到几分寒意,站立着,目光看往飞来峰,随即越过去,看到更远的秦淮河上——入夜,秦淮河灯火璀璨,煞是美丽。
“道远,怎么啦?”
周何之见他面色有些异样,开口问道。
陈三郎定下心神:“没事,来,咱们喝一杯。”
“哎呦,老周,你怎地在这里喝上了?”
突兀一把声音响起,见到一群士子来到,领首一人,年约三旬,长身玉立,锦衣玉带,风采非凡,被一群人前呼后拥地簇拥着,像是天上被群星围绕的月亮,教人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