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一顿,又道:“不过最让老夫钦佩的,却是你在鹿鸣宴上面对刺史大人时的表现,可圈可点,老夫自愧不如。”
说着,竟站起身,朝陈三郎拱手做礼。
陈三郎连忙还礼:“折煞学生了。”
宋志远坐好,叹一口气:“老夫读书多矣,经义倒背如流,自以为领悟真意,但和你相比,才恍然醒觉,那些理解都是纸上文章罢了。”
陈三郎心里不由犯起嘀咕:这高帽一顶接着一顶戴上来,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
按理说,宋志远进士出身,阅人不知凡几,乃是有名的大儒,能如此放低身段,对一个刚及冠的后辈学生推崇有加,实在不是一件正常的事。
陈三郎面对元文昌不亢不卑,表现出读书人应有的风骨,赢得士林名声不假,但还不至于就能让周分曹宋志远这等人物五体投地了。
宋志远又道:“道远,杜学政的事,你应该知道了吧。”
陈三郎一怔:“知道,实在遗憾。”
宋志远双眼一眯:“登高跌重,仕途险之又险。别的我就不多说了,道远,你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倒在其次,到了京城,处处漩涡,江湖风波恶,必须多加小心。”
陈三郎起身做礼:“多谢院长提醒。”
“对了,你来得刚好,我有几封书信要带到京城给几位老朋友,你顺路的话,就帮我捎带过去吧。”
言语中,特别着重“顺路”二字。
陈三郎无语,心想这宋院长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有时候还跟小孩子一样斤斤计较:“学生一定把信带到。”
宋志远就回书房去拿信,过不多久,拿出三封信来,另外还有一个包袱,沉甸甸的。
陈三郎接过信,面对包袱不禁一愣神:“院长,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