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地,他哭了。
在《兰亭集序》后,他再也没能写出这般的字。
酣畅得仿佛将他这一生都写进其中。
“多谢。”王羲之转而看向姜烟,深深作揖道谢。
不能再重现《兰亭集序》,这不光是后世人们的惋惜,也是王羲之心中喟叹。
“先生,也该我谢谢您!”姜烟作揖道谢:“也厚颜代表后世的所有人,感谢您!”
如果不是王羲之,无人知晓书法还要经过多少年才能更进一步,直到后世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点横撇捺竖勾中,在白纸黑墨间,创造出独属于中国人才懂的留白。
赋予文字艺术、思想和只有中国人才能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辗转腾挪之美。
王羲之丢开酒壶,落在柔软的草地上,酒水流淌而出,浸入土地中。
他看着桌上的字,擦拭眼角挂着的泪,手掌轻轻落在纸上,轻声呢喃:“老伙计,许久不见。”
随着他声音落下,一条墨龙从纸中腾空而起,带着山呼海啸之势翻腾在墨色与白纸渲染的云海之中。
姜烟被震慑得说不出话来。
只看见随着一声声激昂的龙啸,一幅幅字画出现在天空。
有钟繇的《宣示表》、不知何人所做的《张迁碑》、张芝的《冠军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兰亭集序》,王献之的《中秋帖》。
姜烟看着漫天的字帖,楷书、隶书、草书、行草。
每一个字都飘荡在空中,用线条谱写出独属于中华文明的留白和禅意。
“快看!”王羲之似乎看到了什么,指着天空,示意姜烟看去。
姜烟看到墨色的长龙呼啸而过的地方出现了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赵孟頫的《洛神赋》……
还有许许多多,姜烟熟悉的字体,熟悉的诗文。
中华文字因诗词瑰丽,因书法多姿。
水墨龙翻腾,最终与那些字体都凝成一团,再猛然散开,点墨如丝状笼罩着整个天地,仿佛团起了整个中华文明。
“姜姑娘,幻境外再见!”王羲之的声音里满是欢喜,他从未想过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再写出一副《兰亭集序》。
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姜烟放下挡在眼前的手,刚要拦住王羲之,就仿佛被人猛地推了一把,落入身后水墨的溪水种。
冰冷的溪水上一秒盖住姜烟的鼻子,下一秒她就站在了江南小巷中。
青石板的边缘长着幽绿的青苔,冰凉的小巷身处传来一个孩子哭闹的声音。
“爹,我娘呢?旁人都有娘,为何我没有?”
回答小孩的是一阵沉默。
“让姑娘见笑了。”顾恺之握拳掩唇,没想到让姜烟见到了自己幼时无理取闹的一面。
在现代的时候,顾恺之没有表现出对什么事情的喜欢,倒是会拉着张僧繇一起制作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