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萧乾领兵在汉北,无法顾及临安,他一方面整肃朝纲,大力提拔心腹之人,裁剪萧家党羽,同时让心腹大臣罗织萧条的罪罪状,一条接一条,奏书一本接一本,不断参奏朝上,弄得人心惶惶。另一方面他利用时间差,在萧乾不知情的情况下,布军汉南,只等一旦与萧家撕破脸,就可以与萧乾隔江对峙——
此局精、妙、绝。
他准备充分,还占住了正理。
——因为萧乾是北勐世子。
如果这个时候萧家与他开火,就是叛臣,不占理字儿。
当然他没有想到萧家还有一个后手——宋彻。
宋彻原本就是萧家早就布好的局,萧家也事先防备了这一点。
为免宋骜夭折,打小就把他培养得纨绔任性,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一来为保他小命,二来也为掩人耳目,让谢家掉以轻心。毕竟这样一个没有上进心的皇子,很难有大的作为。萧家拉扯着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也怎么都是输。
那么,宋熹突然动手了。
萧家生死存亡之际,肯定得放手一搏了。
于是——
就在宋熹准备大开杀戒的时候,萧家也祭出了最后一步棋。
宋骜不是失踪在阴山吗?
没事,萧家可以让他“活”过来。
这些年,在萧家的授意下,宋彻被那顺培养得能文能武,治国方略,无一不精,几乎全是按照古往今来的储君要求去教养的。不仅如此,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萧家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宋骜的喜好,外貌,行为方式等等一一告之与那顺接洽之人,从而让宋彻随时可以以假乱真的模仿宋骜,不被任何人觉察。
为此,远在阴山的宋彻,甚至习得一口流利的临安话。
便是土生土长的临安人,也听不出半点不同。
而这也正是在天神祭洞时,连萧乾都没有察觉宋彻并非宋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