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刑技部,陆诗邈又翻鉴定报告。
尸检报告除了致死伤外,没有检查出毒化物,受害人不吸毒。
她又翻了翻现场痕迹报告,攀谈迹象在现场脚印表现来看,出现过多次,证明两人是熟悉情况。
偏僻地方作案,没有伪装现场,不分割与被害人的关系,不收拾现场,甚至凶器当场扔井排水沟…
受害人居住地搜查,也并未发现同居人。
“我们晚上是不是得去做个侦查实验。”陆诗邈坐在办公室歪头看着909的技术同事,“我们得去趟工地,模拟一下当晚的情况。没有路灯两人是怎么看清彼此的,两刀捅下去很直接,而且割掉的时候很痛,蒲叶为何不挣扎?”
同事点头,“行,今晚去做个实验。”
做实验不能原地做,得找相同条件,陆诗邈给沈法医打了个招呼,开车带着同事和外勤一起去了案发地。
他们临近找了个快空地。
“我现在是凶手,你是蒲叶。”陆诗邈拿着刀,这刀是她下午在实验室里胶皮倒膜制作的,一比一还原,材质是软的,捅到身上不会有任何损伤。
“我比较像凶手吧,我身高比较高达。”同事挠头。
“行,那我是蒲叶。”陆诗邈站在差不多的入口,开始往里走,边走边说,“我们并肩走了,聊的很愉快。”
这组脚印是怎么表现的?
“成趟脚印,双足协调,动态清晰,说明这里他们走的非常平稳,攀谈迹象较好。”陆诗邈自言自语。
成趟脚印在犯罪现场比较难得一见,大多数罪犯会自己清理掉脚印,也会收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鞋底纹都正常,不是伪装脚码,运动习惯也正常。”陆诗邈盯着平板上的足迹分析,想象造痕客体,以及承痕客体的接触变化,演变出两人的行径速度。
同事按照陆诗邈的要求走了一遍。
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