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230(一更) 长安元月

------

且不说益州这边李儒和刘焉在齐周面前的过招,在荀悦响应了征召入朝,崔钧从并州赶来后,乔琰所倡议发起的法令变更调整,随同田耕前的筹备工作,以及弘文馆那边的招募工作同时开展了起来。

春耕季节到来之后忙的是三州的百姓,春耕到来之前,忙的则是这些官员。

长安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员只知道乔琰在行军打仗上的本事很高,跟她在政务上的合作却很少。

如今倒是正面领教了一番。

这位乔侯该怎么说呢……

在长安的元月气氛未尽之际,她就已表现出了一派“人才挖一挖总是能有的,时间挤一挤也总是能有的”这种态度,不断将人力和时间成本投入到她划定的三线并行之中。

这种可用之人都给投入工作岗位的态度,让先行拜谒过了天子后前来拜访她的河南尹司马防,在这出拜访之后的五日内,就将自己的长子司马朗给送到了太常卿做事。

但事实上,眼下的情况叫做五线并行可能要更合适得多。

身在并州的马钧已经按照乔琰去信一封中所说的那样,开始对神臂弓展开研究。

按照乔琰的想法就是,既然蹶张弩的存在已经被其他各方获知了,她能凭借着这种移动不易的武器发挥出的优势就会大幅度削弱。

所以她不能还停留在原地。

稳固的炮台提升了,是不是就应该转向灵活射击了?

另一方面,并州的乐平书院已经在年假之后重新开学,继续乔琰以十年为周期的人才培养。

同时开展着乐平月报的文化传播工作。

这种惊人的效率,让王允黄琬等人都理解了,为何并州军可以在短时间内入凉州入关中,最终达成兵定长安的结果。

但同时,并州出身的官员在养生方面的行动也让他们叹为观止。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位居大司农的程昱。

乔琰也从中推动了一手,以防有些人身兼数职,在这春日未到的时候就忙碌病倒了。

华佗本人暂时还不可能从并州转入长安,改为替这些官员做定期的身体检查。

这和华佗的行医志向是有冲突的。

但自他来到乐平,在乔琰的提议下开始整理《备急方》这样的东西,却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虽还不能说与原版的《肘后备急方》去比较病症记载的完整,但其中关于各类生活中常见病症的调理、疾病的预防,以及提高身体素质的养生手段,都已经有了个可初步推广的框架。

也很快以成文的方式给这些关中官员人手发放了一本。

拿到此物的荀悦朝着来给他送此物的荀彧看去,神情中有一瞬的无语。

荀悦和荀攸的外表是有点像的,他也不喜欢说话,故而在早前过起了隐居生活,现在能被乔琰请到长安来,倒不是乔琰一通对法令和民生的前景规划将他给说动,而是因为荀爽荀彧和荀攸都对乔琰的行事表现出了认可。

不过这位“性沉静,美姿容”的荀氏子弟,现在有点怀疑,他们这祖孙三辈是不是都对乔琰的认知还不够完备。

但局势如此,民生如此,非要荀悦说的话,他也宁可多做一些事,起码要比早前宦官当道、士人无有出路的情况好了不知多少。

他只是忍不住跟荀彧调侃道:“我现在算是知道,你们为何要极力建议我前来了。”

因为乔琰的想法太多了,她本人又太有行动力,为了让这些措施落成,总得挖掘出更多的人填补进岗位中。

和荀悦有同样想法的是陈群。

陈氏有“三君”美名在外的是他的祖父、父亲和叔叔,并不是他本人。

律令这个东西说起来简单,制定起来很琐碎,因其关系到赏罚执行,负责掌管此事的也最好是天子心腹,现在却让他成为了其中一员。

这很难不让他怀疑,是知道他有多少本事的父亲直接把他给卖了。

可惜这种猜测显然不适合去当面问陈纪,陈群最多也就是在办事的时候心中嘀咕了两句。

何况如今这幅长安城中欣欣向荣的景象,令有真材实料之人在忙碌之余也只觉心中欢喜就是了。

再者说来,乔琰的事务安排除却极个别的情况之外,也只集中在成年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