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230(一更) 长安元月

比如说在前来观看天子登基典礼的乐平潜力股中,和荀彧有过一段师徒关系的诸葛亮,就在得到了乔琰的准允后参观过一阵长安农事项目的筹备,也在从中参与了几日。

但即便乔琰看得出他在其中的潜力,也没打算让他直接从实践操作开始,而是把人丢去弘文馆旁听那边的辩论会和各方士人的展示环节了。

开拓见识可以,直接上工就不必了。

再过几日就让他回乐平继续读书去。

反正那些各个派系的士人大多是拔出一个带起一群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乔琰还不至于到真在内政岗位上缺人的地步。

真要说的话,她缺的是技术型人才。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像是马钧和毕岚这样的,实在是不务正业得很。

可乔琰始终奉行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深知,这种人才发挥出来的作用甚至是具有颠覆性的。

只可惜,能留在记载上被她挖掘出来的少之又少。

她也只能寄希望于随着乐平的数学发展,马钧能培养出更多弟子,能暂时缓解她的燃眉之急。

然而这还不够。

计算不意味着创新,所以她还需要通过奖励开创者来不断寻找潜力股。

想到这里,她就忍不住往黄月英的方向看了一眼。

这孩子到底什么时候能学成呢?

这会儿因为乔琰意图将乐平月刊的数量扩张,送到关中的缘故,昭姬的人手不足,黄月英继续留在此地帮起了忙。

大概是因为精神专注的缘故,她并未留意到同在此地的乔琰投过来的希冀眼神。

奈何并不存在时光机这种东西,乔琰也只能等着她们慢慢长成。

蔡昭姬忽然在此时开口问了句,打断了乔琰的沉思。

她问道:“说起来,君侯今年有给邺城朝廷那边送年礼吗?”

吕令雎也在此地,正跟黄月英在旁边一起整理月刊,一听到这种八卦问题,她忍不住探出了脑袋。

反正这种问题,看的一般来说是别人的笑话,又不是君侯的。

所以她这也不能算是什么不合适的举动。反而……反而还应该叫做努力向君侯学习,以后可以效仿她打击对手的方式。

乔琰收回了思绪,回道:“送当然是送了,但是也算不上年礼。”

此前她需要给刘辩送年礼,相当于是在对外表示——

在刘宏所遗留下来的两个儿子中,她选择了刘协。但对刘辩,她以尊敬其为弘农王的说法,依然留有一部分的移情和尊奉之念。

然而今年,她出于时势的考虑将刘虞给送上了皇位,以图能在刘协失踪之后维系民生安定。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她将进一步将邺城视为伪朝。

在这种局势下,她当然不再适合和弘农王保持“藕断丝连”的状态,以防这种对对方的尊重,反而会成为长安城中有人发起指责的理由。

她一向很严谨的。

毕竟她现在尊奉的天子,若是要跟刘协刘辩去算什么血缘关系,那可真是有点太远了。

炎汉四百年所发展出的汉室宗亲多得很,像是刘焉这样的,若非他本身有实力也有地位,其实更大的可能还是在汉朝宗室之中成为一个没多大存在感的一员。

她接着说道:“若说这个是年礼,还不如说这是一封战书。”

“我们这头改元建安,那头便自称永汉,可天下不可能永远都有两个大汉,自然是该在这种时候宣战的。”

“弘农王为孝灵皇帝遗脉,汉室正统宗亲,以陛下之仁厚,势必不会将其赶尽杀绝。故而我这年礼便只表达一番他将来会成为我等手下败将,成为我方的一份子就是了。”

“又有先帝托我以清君侧之职,我也算弘农王半个长辈……”

乔琰说到这里,从腰间的佩囊中摸出了一枚铜币。

这枚铜币并没有寻常五铢钱的方口,上面也自然没有“五铢”的字样,而是雕刻着长安城并秦岭的图样,也正是今年的压胜钱。

“我送了他一枚此物,和一份乐平月报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