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如接着道:“他喜欢,所以我想请伯阳先生作一副挽联,就祝愿他……”
他沉吟了,于是周曦问:“什么?”
徐慎如说:“我一向是不信鬼神的人。今天我祝愿他……同我所不信的一样罢。夜台此去,云散烟消,永远不必归来,也不用再回这世上了。”
那天晚上徐慎如跟周曦讲话,讲到后来,说些什么也多半是忘了,只剩下呜呜地哭个不停。周曦此人活了半辈子从未有过恋爱的经历,也极少有亲密的朋友,于感情上七窍有六窍不通,唯一通的那一窍是和家人的亲情。而当此情境,萧令望既非徐四的家人,徐四却在他眼前肆意地感伤,真是令他尴尬之至。
但他又是个见不得别人示弱的,从以前到现在都如是,便勉为其难地以自己看待幼弟的心情共感了一下,两个人就这么牛头不对马嘴地聊下去了——当然了,他的两个弟弟都还活得好好的,这是不能不说清的事实。
不过世事就是这么巧合,周曦这边刚共情完,徐慎如便突发奇想地问他了:“你的六弟,如今还有消息么?”
周曦哼了一声道:“让他自己在外边过去。”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周曦的六弟早在几年前便从家里逃了,逃到了北边社会党人的地盘去,当时与周曦闹得不可开交,差点被他请出家法摁在祠堂里打断了腿,这是不少人知道的。
不过他们两人的兄弟情深,徐慎如也知道一二。周六少爷逃家之后,周曦曾经出国考察,回来时两人在机场见了一面,未交一语,只是周曦在那扔下了一只昂贵的手提箱。
箱子后来被抓住查了,据说那里头一句话也没有,居然装了满满一箱火腿,是六少爷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徐慎如听过这故事,此刻听了周曦这回答,只觉得相映成趣。
不过发疯归发疯,他也心知肚明自己这辈子,不,下辈子,也休想从周曦口袋里拿出一分钱来。闹了一遍,闹完也就罢了,隔日也还是一样,该做什么就得做什么的。
第三天,萧令望这件事终于上了报纸,公之于众,算是已成定局。他们这一回任务一共去了三个人,有两个都没回来,只一个降落了,死的那两个除了萧令望,另外一个人以前是嘉陵本地一所大学的学生,那学校跟央大离得很近,所以追悼会也是一起开的。
但就这么点事,也并不顺利。因为牺牲的将士实在太多了,年轻的飞行员也那么多,读过大学的更不是只有这两个,为什么偏偏只有他们两个才值得这么隆重的追悼?还是在学校里的。这虽然残忍刻薄,却是诛心之问。
不过萧令望他们这一回的任务确实也与平常不大相同。这时候战局艰难,地面自不待言,空军更是早就几乎已经没有还手之力,连招架防御都十分困难,因此投降之说甚嚣尘上,国内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时刻,他们却忽然主动出击,其实是去鼓舞士气罢了。
这三架飞机从东南方向的鹤宁起飞,一路飞到了敌人的本土,绕国土一周,投下去的不是炸弹,却是纸做的宣传单,写着对方的罪行,写给国民看。因为投弹能造成的实际伤害太小,他们没这个资本,也因为对方的新式飞机马上就要派上用场,此后他们定然再也难以抵抗,所以宁可在避战之前最后一搏。
这听起来像是什么幻想家编的故事,徐慎如起初根本不信,最后却也只能承认这就是真相。萧令望本该按原计划在鹤宁降落,但没赶上,迫降到了一水之隔的沦陷区。那边民众救助队找到了另一个人,却没找到萧令望,只送回来一顶帽子。
徐慎如不知道这决定是谁做的,也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因为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安安稳稳地身居后方,便不能替任何人胡乱做这个假设,更不能随意轻亵旁人的热血。
他只能想,萧令望一直对偷生怀愧,一直对白门在眼前陷落难以接受,所以心甘情愿甚至心满意足地做这件事,这实在再自然不过了。
开会那一天,他回过头去看,身后有照片,遗像,萧令望在遗像里严肃认真地抿紧了唇,眼睛望向不知在何处的远方。那是一种朴素的、正直的严肃。比起二十岁就学会举重若轻的他自己,萧令望更擅长的是举轻若重和悲天悯人。
徐慎如举重若轻了多半辈子,这时候就偏要稍稍觉得恨,恨萧令望拿走了他的举重若轻。
在相片下是花,别人献的,整齐也凌乱。摆得整齐,开得凌乱。再往后是一直挂着的国旗,在无风的这屋子里飘也飘不起来。
他面前有很多人,有教员,有校工,也有学生。这场面并不安静,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议论,有议论的地方就有声音,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是饭堂还是灵堂。徐慎如很久都没出一声,于是便有惊讶的人抬起头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