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刘邦想要去投信陵君一样,信陵君广招门客,就像是现在发招聘广告一样。
而这些制度到了秦国,实际上是被商鞅优化了,优化成了军功制度,但是有武官也得有文官。
后来啊,秦朝官员的选任变成了荐举制。
这也是刘邦为什么要和萧何商量的原因,他想当合法合规的泗水亭长,是需要经过保举之后,才能任职。
不过,保举和被保举的人是不能有太过紧密的关联的,如果被保举的人有罪,那么也会连累到保举的人。
还有李斯,一开始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
门客二千倒也不完全是吹嘘,里面有真材实料的也有,吕不韦也是个比较给力的“hr”,之后举荐李斯当了嬴政的郎官。
而吕不韦这位“hr”举荐过的人也不止这一位,还有大名鼎鼎的“嫪毐”,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来了吕不韦门客的“包罗万象”。
但是推荐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作为辅助倒还好,主要靠推荐的手段,一方面会造成官场上的“结党营私”,另一方面认识的人再多,也没办法一一了解他们的真实实力,总有谬误的时候。
而天书讲的这个高考,这个科举制度,就显得很有用。
【幼儿园之后呢,是小学了。最开始的时候,幼儿园是给大家一个过渡的时间的,小学开始正经教东西,不过,咱华夏什么不多就是人多,大家都不想当最差的,于是大家开始互相卷对方。到了现在,刚入小学的身怀六艺,指不定琴棋书画都能给你来一手。】
“真难啊,原来天书他们过的日子,也是要和旁人竞争的日子。”这是很丧且不想和人竞争的人。
“原来是可以不需要小时候学会琴棋书画的吗?”这似乎是并不知情,但是是在大人的督促下被迫成了卷王的。
【小学大家应该都有印象的,历史上的小学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那个时候的大学是“右学”养国老,小学是“左学”养庶老,前者是贵族学校,后者是普通人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