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才开始长期实行海禁政策。
从明初到后面,海禁愈演愈烈,内容越来越详细,最严重时期连渔民出海捕鱼都不被允许。
海禁政策的限制是双方的,不仅限制了大明沿海的百姓下海经商谋生,也限制了外商来华贸易,让唐宋元以来的开放贸易开始走向衰落。
元朝虽然打败了宋朝,但是对外贸易上继承并发展了宋朝的贸易政策,也学着宋朝建立市舶司,发行纸币和铜币,海外贸易比宋朝时更繁荣。
明朝却把海上贸易的大好局面直接腰斩,并且,一反宋元时期不重朝赠而重贸易的趋向,重新建立了所谓的“朝贡制度”。
“朝贡制度”在明朝之前就存在,但是与私人经商并不相悖。少数民族或者异域国家朝贡中原朝廷,维护双方的政治和平关系;民间的私人商贩经商贸易,维持双方的经济贸易关系。
但是到了明朝,不允许有除了“朝贡”以外的私人商贸行为。
在“朝贡制度”下,海外诸国想要和华夏经商,必须先在政治上与大明建立宗藩关系,被大明册封,奉朔称臣。然后大明颁给贡舶勘合,作为来往封贡的凭证。有了勘合凭证的国家,才能在修贡的名义下,带着货物来到大明,进行有限度的贸易。
并且,在大明时期的市舶司,不再是监督自由贸易市场经济的机构,变成了监督异族国家交易的机构,异族国家只允许限期开市3-5天,在此期间,任何私人贸易都不被允许。
宋元时期的市舶司,主管海外贸易。
到了明朝,市舶司如同经济里面的东厂,监督着贸易双方,让经济想活跃都没法活跃。
“朝贡制度”下,明初的私商贸易是完全销声匿迹的。
大汉,桑弘羊忍不住吐槽:“这朱元璋到底懂不懂经济!什么都监督,这还怎么做生意!”
“比朕的控制欲还要强,佩服,佩服。”刘彻对后世的同行,第一次说出“佩服”两个字。
桑弘羊看到的是,僵硬制度、限制范围、限制时间下的死板,经济根本没法自由发展;
刘彻作为帝王,看到的是朱元璋的强烈控制欲。
这种严格礼制与监督下进行的对外商贸,与其说是经商,不如说是政治交易。
但是他都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什么都要监管掌控,不怕精力不足吗?
“这明朝真是两个极端。”主父偃同样看出了朱元璋的真正用意,他还想起天幕提到过的罢工皇帝,对明朝的皇帝也很佩服。“开国皇帝什么都要管,后面的皇帝什么都不管,这真的是一家人吗?”
刘彻经此一提醒,也想了起来。
是啊,他大汉的皇帝不是说都好男色吗,这也算一脉相承的一家人。
唐朝的皇帝都磕丹药,嗑死了五位皇帝。
宋朝的皇帝都不敢打,宁愿逃跑和赔款也不想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