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悲剧爱情;】
李隆基已经有些麻木了:别骂了别骂了!还写成戏曲骂,那岂不是全天下、世世代代的人在骂?!
【关汉卿写了《窦娥冤》的同时,也创作了《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闺怨佳人拜月亭》等喜剧,还粉墨登场亲自上舞台表演;】
【马致远的文学水平不同凡响,我们学过他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也被称为“曲状元”“马神仙”,可见地位之高;】
马致远一阵惊喜。
他因为仕途不顺,愁苦了许久,在早年的戏剧也都是苦闷不得志的,没想到后世不但认可他的戏剧,还认可他的诗词,这让马致远顿时觉得自己的才华并不虚。
是这个时代的错,不是他不行!
【白朴出生于诗文世家,在元好问的照顾下成长,艺术涵养深厚;】
“如果不是元世叔,我可能早就没了。”
白朴想起艰难地童年,对元好问充满感激。
他也是出身诗书世家,但是父亲在金朝末年被战乱连累,蒙古人屠城时,一家人走散,自己和姐姐只能被托付给父亲的好友元好问一家。
元好问自己也有孩子家人要养,过得很艰难,但是对两姐弟依然视若己出。
当白朴幼年感染疫病,元好问完全没有避开,把白朴抱在怀里安慰,喂药,最终让白朴平安度过。
金、宋相继灭亡后,白朴的父亲投降蒙古,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对元好问也是充满感激。
“不知道世叔现在如何了。”白朴想起听父亲讲述的事,听说皇帝信任的重臣耶律楚材要推荐元世叔修金史,被元世叔拒绝了,有些担忧。
天幕提到了元好问,世叔在后世也很出名吧?
不知道皇帝会不会看在这个文名上,放过元世叔?
白朴出生在战乱年间,依然对蒙古人屠城的场景记忆犹新,以致于不论谁推荐自己去当官都拒绝。
白朴暗下决心:自己如今有点名声,若是皇帝要为难元世叔,大不了自己豁出去也要救世叔!
【元曲四大家里前三名都没什么质疑,还有另一种不同的说法不是纪君祥而是写《离魂记》的郑光祖。这两个人记录都不多,这里干脆都不讲了,公平!】
纪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