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十六字诀

杜渊之对两人的点评做了总结,他表扬了两人的优点,进而又指出他们刚才各自的不足,程羲和发现他真是心细如发,连自己什么时候走神了都给他发现了。他真是疑惑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它是否就是杜玉清能够预知他行为的原因。

杜渊之笑了,说,”我曾说过武功有三个层面:形、质、神。你现在还是在从’形‘向’质‘的转变中,所以你的用力还在骨肉,拼的是你的身边本身的劲力。而最高境界是’神‘,也就是’空‘的境界。如何能’空‘?首先你得放下吧。如何能’放下‘?你得’看见‘有东西你才能放下吧,如何’看见‘,这就要靠我们的觉知了。觉知,时刻知道自己当下在哪里,在做什么。砍柴时砍柴,吃饭时吃饭,吃出饭的香甜。“

程羲和心中震撼,先生的话简洁明了,把他一直觉得深奥晦涩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他一下恍然大悟,又有些将信将疑,就这么简单吗?

杜渊之摆摆手,说道:“大道至简,道理其实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太难了。所以古往今来真正得道的人有几个?一个是看不透,一个是看到了却不相信。身在红尘,心念青山容易,但心在青山却是不易,毕竟现实的诱惑太多,烦恼太多,如何能轻易放下?好了,这些你以后你慢慢体会吧,练习武功就先从十六字诀开始,做到拳拳体会。

另外,我希望你记住两点:

一、对我们之间的关系,不足为外人道也,尤其是我习武之事。希望你能够保守秘密。

二、虽然你没有学习杜家拳,但学习的是我传授的心法,也算得是半个杜家弟子,希望你能遵守我们杜家的武训,具体内容文清会告诉你,一旦发现你违反此中的任何规矩,我必然严惩不贷。你可曾明白?”

“是,学生谨记。”程羲和躬身施礼,恭敬应诺。

杜玉清坐在马车上挥手和陈家村的人挥手告别,那个被她救起的男孩箩筐哭着跟在马车后面跑了好一阵子,才恋恋不舍地停下脚步,让杜玉清不忍直视。最后箩筐拜了杜渊之为义父,成为了杜玉清的义弟。他现在的大名叫陈淮安,是杜渊之给起的名字,取其在淮水里获得新生之意。陈淮安这几天一直围着杜玉清转,有时拿来几只烤麻雀,有时拿来家里刚出炉的烤饼子,他说:父母不让他去水边玩了,要不然他真想去芦苇丛中掏几个野鸭蛋给哥哥吃。对这个把他从河里救上来了的漂亮哥哥,他的孺慕和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杜玉清答应他以后有机会还会来看他。还给他留了地址,让他有什么事可以去京城找他。

因为骑马风大,第一天杜玉清就坐了马车,程羲和也陪着一起,两人和杜渊之或交流,或请教学问,一路上说说笑笑很是充实。在交谈中,程羲和越发觉得自己读书太少了,不要说对杜渊之学问渊博的高山仰止,就是对杜文清见识的深刻程羲和也是自叹弗如。他一面下决心以后要多读一些书,一面如饥似渴地接受先生的教诲。

但尽管非常努力,对于杜渊之的许多话他还是听得半懂不懂,因此当杜玉清下午因为坐得太久想换成骑马活动活动筋骨时,程羲和又赶忙跟上了。

程羲和问道:“清弟,我看你们打的长拳似乎和我所见的一般长拳不同,这是什么缘故?”

程羲和问得坦荡,杜玉清回答得也真诚坦白。“虽同是长拳,名称相同,动作相似,但我杜家拳却已是变化出焉。原来的长拳是前朝太祖皇帝所创,吸收北派武术中的查拳、华拳、炮捶、红拳等拳术结合而成,讲究‘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拳如流星、眼似电明。’不过这些讲究,套用到任何一个拳种又有哪个不合适的?那个武门学派不要求’精要充沛,气息沉稳,力要顺达、功力纯厚‘?外在形式重要,但核心更重要。尤其是如何达到要求的方法。我曾祖行伍出生,他的可贵就在于兼收并蓄和追根溯源。他曾说过:我杜家之长拳实为善用之‘长’,是自己体会用心,兼收博采,合之为‘长’。是滔滔不绝,周而复始之‘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