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四年,四月初一,直隶庐州府合肥县城外一座大宅院。
偌大的庭院之中,并无一草一木。前院全以青石板铺地,零星散布着一些木人石锁兵器架等物。院落大门外聚集着七八十人,形色各异,有粗布草鞋的农夫和渔人,也有大腹便便的地主商贾,还有身着劲装的江湖人士,甚至能看到几个衙役的身影。这些人寅时不到便来了,现在卯时已过,或翘首以望或席地而坐。院外人虽不少,却并不嘈杂。来这里的人,多少知道点规矩。
院内大约三十余人,一水的深蓝色蜀山帮帮服,黑底红纹束额和铁扣腰带表明了他们帮中中层管事人的身份。一场争执发生于一个干瘦老者和体型健硕的中年人之间。
“张老,上个月四起,这个月八起,你酒管搞出事情来,全让我民管擦屁股,还连粗纸都不给一张,我拿手擦?”
“王管事,话别说得那么难听。到底是谁的事,上有督捕司下有帮规,不是你我二人说了算的。”
“好,张老,那你说,督捕司哪道公文还是哪位大人说了,酒管的场子出了事归民管管,帮规又有哪条规定,酒管出事要找民管?”
“王管事,帮派与老百姓之间有误会,本来不就是民管负责解决,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吧。”
中年人脸涨红了:“你!那你张管事家牛被偷了,难不成也要找民管?”
老者眼皮耷拉着:“那要看了。武人偷了呢,是帮内的就找刑管,是帮外的就找外管。老百姓偷了先报官,看官府怎么说。”
中年人大声叫道:“那些捕役他们管个屁事!还不是能推就推!”
“吱呀”一声,当中那间屋门开了,里面走出一个身着短褂,正在穿衣,睡眼惺忪的中年人。此人便是蜀山帮首席长老马义长。
众人齐刷刷向他望去。
“吵什么呢?”马义长擦擦眼角的眼屎拖着长腔,随后小声嘀咕,“昨晚喝多了,怕早上起不来,就睡这儿了。”
王管事抢上前一步抱拳道:“马长老,月议事会上本不该提这事,可他酒管实在欺人太甚!王二在此斗胆请马长老主持公道!”
马义长面无表情:“知道不该提为何还要提呢。说说吧。”
“元年以后,往来商旅渐增,总有那摸不清路数的浑人,在酒管辖地或找茬或撒酒疯。马长老,咱们酒管的作风,你应当是清楚的,哼哼,当真是快意恩仇,断胳膊折腿那是家常便饭!别人告官,府衙推给督捕司,督捕司又推回给衙门让直接找蜀山帮,不知从何时起,民管来收拾烂摊子就已成了惯例!原来月把两月有那么一回,也就罢了,可现在酒管越发肆无忌惮,三月份一共出了八起啊马长老!兄弟们啊,八起啊!武民纠纷武让民,事主全都是我们去安抚,完全跟他们酒管没屁相干!最近这个,是大通号一个分号的掌柜,天天就躺在衙门对面的客栈装死,开口就是白银五百两,否则面都不让见!实在没办法,只好报到帮里,帮主就给了两句话,一句是“这个你好意思在议事堂提么”,一句是“遇到事情都这么解决还要民管做什么“,长此以往,我这管事还怎么干?百姓,官府,督捕司又当如何看待我蜀山帮?说到最后,王二张开双臂,义愤填膺。
酒管张管事这时候来了一句:“据我所知,这件事不是已经解决了。”
“解决?”王二高声叫道,“拿什么解决的?帮主的脸面!蜀山帮的脸面!还有我蜀山帮兄弟的血汗钱!习武之人,怎能不知忍一时风平浪静的道理!起码,最起码你得安排些有眼力见的人管你那些酒楼客栈!”
“马长老!”张管事上前一步面对马义长沉声道,“张成功做酒管管事十三年,今天还是头一次听人说我用人不当!”
马义长立刻斥责王二道:“张管事是帮里的老管事了,怎么用人轮到你来说?你说话给我注意点!不过张管事,单就这一件事来说,打了大通号的人,似乎……这个……确实不妥啊。”
张成功冷笑一声:“呵,马长老,打了大通号掌柜,确实不该,这一点老张承认。并且,老张也被议事堂罚饷一个月,这个,知道的人怕是不多。”
“哦……”见张成功停顿,马义长接口道,“有这个事?反正我是不知道。王管事,既然张管事已经受到处罚,你还提这个事做什么?”
王二一时语塞,刚待开口,张成功又道:“在我酒馆的场子吃住都要比普通地方贵上三成,为何来往商旅仍是络绎不绝?还不是因为我蜀山帮的金字招牌!外地来的都知道,在我的酒楼,吃饭点菜不用问价。在我的客栈,睡觉枕头底下不用藏刀!不错,是有不少人在我的场子挨过打,可挨打的都是该打之人!仗势欺人的,调戏女眷的,意图偷盗的,甚至还有那想坏我规矩砸我招牌的,我的确是一个都不客气!若我酒管的场子如你王管事说的那般不堪,还能如此兴旺?”
一番话说得是底气十足,字字铿锵,听上去没有半分破绽。有少数人开始小声议论,点头称是。不过在场者大多数人都一副静候下文的样子,个别年长的嘴角上翘微微摇头,很不以为然。
王二气极反笑,大喝一声:“说得好!那从今往后再有类似事情,便麻烦衙门的老爷秉公断案,再也不用我民管多事了!张大管事,如此可好?”
“王二!你怎么说也是一管管事,说话怎恁没分寸!”马义长怒声道,“你有话便好好说!今天这么多人在这,是非自有公论!”
事实到底什么情况,在场的人绝大部分都清楚,马义长自然也清楚。酒管的店生意好,首先是沾了蜀山帮的光——府帮的标记就印在招牌上。再有就是市口没得挑,城内大多客栈无处安顿大队车马,城外的客栈无论是路口处还是地势稍高之处都是蜀山帮的。他老张把这全归功于自己,在场的管事没一个信服。另外所谓该打之人,甚至还包括了“意图”偷盗,这说到哪儿也说不过去吧?还把“坏规矩”和“砸招牌”放一起来说,表面上没问题,可事实上谁知道店里跑堂的说的一句话就是“规矩”呢?
一旦没当回事,就被当成“砸招牌”的了?当然,老跑江湖的自然晓得,不会去犯忌,可酒管对客人太过“一视同仁,童叟无欺”了。
马义长这通火,表面上是对王二发的,其实却是在提醒王二,事实情况大家都清楚,如果被气昏了头反而上了张成功的当。当然,也确实有点怒,怒其不争。当管事已经两年了,本来办事能力还算可以的,可遇到这种事还跟毛头小子一样,在张成功面前落尽了下风。
可怜王二每次一开口就被马义长训斥,完全懵了,完全没听到马义长让他“有话好好说”,满脑子都是“马长老今天是怎么了”这想法,嘴里一个字都挤不出来。
张成功得势不饶人:“口口声声上有督捕司,酒管这类事情,一开始就是督捕司下令由民管解决,你做民管管事时间短不了解这不怪你,你不了解还不知道问问前辈?还开始月把两月才有一回,你说的开始是指民管的开始还是酒管的开始?遇到了硬茬子就叫苦,哼哼,老张认为帮主所言极是!还有,花了帮里兄弟的血汗钱你心疼,难道这个钱由我酒管出,我酒管的钱就不是帮里兄弟的血汗钱了吗?还是说,我酒管的钱我捂着不花,最后被我张某人装回家了不成!”
“那是,酒管的钱也是血汗钱,不错!”一个苍老的声音,一看,说话人头发稀疏满脸皱纹,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乃是军管管事柳事成,。
张成功一看有人公开支持自己,连忙对柳事成躬了躬身:“柳叔,可对?对吧。”
就在张成功觉得精神百倍准备对王二再度大举攻伐之时,柳事成小声嘀咕了几个字,字字清晰入耳:“流汗,流血倒未必。”
张成功一口气瞬间泄了,他瞬间想起,这柳事成年轻时是出了名的多管闲事口无遮拦,又做过外管和运管的管事,自己刚刚的话应该是得罪这老头了,因为毕竟外管和运管都是刀口舔血的活计。这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的一句话仿佛点了张成功的哑穴,张成功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本来节节败退的王二趁这当口终于缓过来了,对马义长一揖到底:“马长老说得对,是非自有公论,月议事会上无需作口舌之争。属下恳请马长老向议事堂提案,从今往后,酒管与民管设一联合办事处,专责此类事件,处理结果由二管事处共同承担。若议事堂不能通过,则请求帮里增派一位副管事到民管,专门处理酒管相关事务。”
马义长眉头紧锁,心中苦笑。酒管和民管都是管事处,可酒管在帮中的地位岂是民管比得了的?酒管是四大开山管事处之一,仅排在复管、护管之后,蜀山帮最困难的时候全帮都靠酒管养着,就是现在,全帮好几个能挣钱的管事处,一年到头算下来酒管的收入也占全帮三分之一强。而且酒管里的人十之七八都是功劳户,功劳户那都是上辈就在帮里,跟鞑子拼过命的,一言不合真能叫自己下不来台。马义长从内心来说不喜欢王二,不大不小的事情上纲上线,扯什么帮派的名声,动不动说什么不干了。这不,说是两个请求,其实等于说这种事我王二以后反正不管了,摆明了说要撂挑子。这件事说到底,还是王二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再加上王二是内帮的,管事这个位子是一步步爬上来的,对功劳户肯定有些积怨,现在干了两年感觉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级别也够了,这次的事情他又觉得自己占理,一些别的情绪就借机一下爆发了出来。
马义长咳嗽一声道:“这个,帮派各管事处之间,这个,本就要互帮互助,要互相扶持,通力协作,这个,办事处一事,有些多余了吧。当然了,这个情况,我还是会向议事堂反映的。管事处之间矛盾可能会有,有了矛盾,咱们想办法给它化解了,对不对,脸红脖子粗也解决不了问题。张老,你们酒管是老大哥,在有些事情上要让着兄弟部门,对不对,王二年纪轻,有时候说话做事有点不妥当,你多包涵些。王二,自设民管起你是第一批进去的,干到现在时日也不短了,有的事情要知道变通。这件事过去就过去了,下次一定要多商量,多坐下来商量,对不对。”
张管事应了一声,退到了人圈里。王二一肚子牢骚,但一看马义长这个态度,实在是不好再说什么,一跺脚,也退下了。
蜀山帮的月议事会,在马义长任长老之前,一向是例行公事,何故?大事长老说了不算,得上报议事堂,小事管事处自己就能解决。至于不大不小的事嘛,在长老那里非大即小,不存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长老没有实权,跟各管事处也不是直接的上下级。这位马长老则不同,他是十几年前南京督捕司直接派驻蜀山帮的,后台硬,人又精明,会来事,来了没多久就跟帮主副帮主们以及议事堂达成了默契,有了自己说话算话的一亩三分地,比如说这月议事会。在议事会上,马义长决定的事情,报给议事堂,议事堂也不会反对。当然了,一些不便解决的事情,马义长也可推给议事堂,所以马义长处理起事情来非常灵活。
各管事处之间有点矛盾是常事,真闹到无法收场自然有议事堂出面仲裁,在月议事会上有人提还是头一遭。马义长看似低调劝架,其实在有些人心中这位马长老已有僭越之嫌了。
复管管事余大敏咳嗽了一声,没说话。复管在蜀山帮地位超然。何谓复管?复者,复我河山。大明开国近四十年,复管自非彼时,现在的复管主要负责功劳户的鳏寡孤独。余大敏年近八十,脾气仍然火爆,凡是跟他复管有关的事情他一人说了算,谁的面子也不卖。据说洪武年时有一任帮主要削减复管的开支,被余大敏当众抽了几个耳光,帮主当时屁都不敢放一个,事后召集议事堂商讨如何换掉这个复管管事,还没商量出个结果帮主他爹爹来了,罚帮主跪下又扇了十几个耳光。好在余大敏也只管他复管的事情,所以人缘并不差。这月议事会他到场完全是给马义长面子。至于他为什么要给马义长面子,那是因为他的大孙子太争气,年纪轻轻就入了督捕司,他是给督捕司面子。
“呵呵,既然这样,老夫也有话要说。”说话的是护管的管事徐万金。老余没事,就轮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