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却并未着恼,反而跟着笑了声,期盼道:“再过半月就好了……”
平儿心里明白,嗯了声。
再过半月,就能重逢了呢……
……
崇康十三年,十月初六。
江南各省大雨,官道多为山洪与泥石流所阻。
所以自临安到扬州的六百里路,贾琮一行人足足走了九日。
十月初五夜至扬州,寻一寒酸的脚递铺修整一宿后,一行十二人于六日清早天未明时,就冒雨赶往彩衣街鹅颈巷。
到了这一步,已经算是这一布局开始收官的阶段了。
前面几千里奔袭奇杀,都堪称完美。
眼下距离最后一战也差不多只一步之遥,以贾琮的心性,自然不会大意轻敌。
他身边统共才十来人,阴沟翻船的概率并不小。
不过扬州并非省城,只立一百户所。
再加上刘昭用人手段高超,江南又为天下第一等富庶之地,很难寻找到类似沈炎这样的人物来里应外合。
所以,就只能强袭!
贾琮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都在帮他,这一个多月的阴雨连天,给了他太多的便利。
相比之下,道路上造成的那点阻拦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站在鹅颈巷路口,天色还是一片昏暗,百户所门楼下的那两盏油纸灯也已熄灭。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之时,也是人一天中睡的最沉之时。
贾琮带人走到一座门楼前,展鹏一个起跃,摘下一个灯笼,躲进门楼避开雨用火折子慢慢点燃,晕起一片不算醒目的火光。
贾琮亲自接过灯笼后,对展鹏微微颔首,展鹏会意,手一翻,取出藏于袖兜内的一把弯刀,顺着门缝轻轻一勾再一推,大门便被打开。
生性不苟言笑的沈浪一言不发,身形却如猿猴般轻巧疾速而入,手中一把短剑,一把匕首灵动。
和展鹏一起,二人根本不停顿,警戒四方的同时,一路往里急冲而去。
谁都没有想到,太平盛世时节会有人强袭锦衣卫所,又是这样的天气,所以百户所内几乎没有任何防备。
展鹏、沈浪二人负责直捣黄龙,擒拿或是格杀扬州百户孟保国。
擒贼先擒王,贾琮有大义在身,只要拿下孟保国,其他人群龙无首,就不可能再有翻盘的机会。
而除却留下两人保护贾琮的安危以防万一外,其他人则顺序“清扫”整个百户所。
以锁拿为主,有敢反抗者,杀无其他人赦!
贾琮自己举着油纸伞,由韩涛和郭郧护卫着,一步步往内走去。
耳边渐渐响起一些惊疑声和闷哼声,不过都不成气候。
直到一柱香的功夫后,二门内忽然传出一阵剧烈的厮杀搏斗声,却也没持续太久。
没一会儿,贾琮就见面色如冰的沈浪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和满面兴奋的展鹏一起押着一个狼狈的年轻人折返回来。
刚出垂花门看到贾琮,展鹏远远就激动叫道:“大人,捞了条大鱼!!”
……
8)
两个月光景过去,宝钗似乎清减了许多。
无忧无虑的闺阁生活中,凭白被压上了一座大山,是真正的压力山大。
虽未得贾琮亲口叮嘱,可也得书信一封。
短短的一封信,寥寥百余字,却将这艘船上二百余人都托付于她和平儿。
平儿又是凡事以她为主,所以宝钗怎能轻快?
她在上船前的那一夜,幻想过无数船上的温馨、惊喜和幸福,唯独没想过会是这样的情形……
不过,她倒并不觉得难过或是失望,心底反而有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感觉。
她的本性便是凭风借力上青天。
轻轻呼出一口气后,根本没有再多言,宝钗用眼神就让薛蟠那鸟人闭上嘴到床上去挺尸了。
对于这个极出色的妹妹,薛蟠是又爱又畏。
而后宝钗就回到三楼,静候消息。
……
楼船三楼其实就好似一套精巧的宅院,虽不大,但同样按布局分了好些房间。
正房、暖阁、厢房、耳房、倒座……
正卧房自然是为贾琮所留,他不在,其他人不好入内。
宝钗和莺儿住东厢,平儿与晴雯在西厢,小红、春燕等人也均是一房二人,可相互照应。
“宝姑娘,下面如何了?”
见宝钗回来,只知道她是去安抚她那不省心的兄长,平儿关心问道。
宝钗神色却不似寻常,只微微摇头,竟没有答话。
她走至窗前,悄悄拉开厚厚的帷帐一角,看向外面眺望。
三楼算是闺阁,为防码头上的行人观望,此刻都被帷帐遮蔽。
从来没见过宝钗这等动静,心细的平儿便知有异,让晴雯将追打顽闹的春燕、香菱、小角儿一伙关到小屋子里安静后,她走到宝钗身旁,轻声问道:“姑娘,可是出了何事?”
宝钗没有隐瞒,将烫手的甄家大爷来访之事说出,平儿闻言自是唬的变了脸色,一时间没了言语。
宝钗虽然心中沉重担忧,面上却平静了下来,静静的看着窗外。
楼船距离码头只有几十步的距离,虽然看不真切,但从窗边也能看到靠近楼船的码头上,站着十数人。
个个身穿儒衫头戴璞巾。
刘嬷嬷和朱嬷嬷引着四个丫头下了船,将礼送给了中间一个男子,说了一阵话,自然听不清……
不过能看到人群似发生了一阵骚动,好些士子往前挤了挤。
然后中间那个男子,应该就是那位甄家大爷甄頫,不知和朱嬷嬷与刘嬷嬷说了些什么。
没过多久,两位嬷嬷就带着四个丫鬟折返回来。
待两位嬷嬷重上三楼后,宝钗面色凝重的急问道:“两位妈妈,外面人说了什么?”
朱嬷嬷道:“姑娘,那位甄大爷说,既然三爷病着不便见客,那他们也不好强求。只是想求三爷一副墨宝,最好是那首中秋词的手稿,另外问三爷可有新作没有?”
宝钗闻言,海松了口气,平儿站在她身边,甚至能感到她紧绷的身子放松。
却听宝钗吩咐道:“去将琮兄弟留下的那两首词包裹好,让妈妈送下去。”
平儿忙去正屋准备,没一会儿取了两个纸卷来。
宝钗接过后,在纸卷上摩挲了番,似心中不舍,不过到底眼前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