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误会父老意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379 字 9个月前

这两个美女倒还好说,大不了退回去。但这都生受了张廷圭好几头了,再告诉人家,自己理解错了,人家能干吗?

他咬了咬牙,涩声道:“那但不知,诸位到底要崔某人帮诸位什么忙?”

“崔相勿慌,我等所求,无非是要崔耕仗义执言而已。”

崔耕叹了口气,道:“你张刺史是靠仗义执言起家的,你都搞不定的事儿,肯定简单不了。行了,说吧,能帮的忙本官一定帮。”

“是这么回事儿,您也知道,咱们魏州去年遭了一场大旱灾,五个月没下雨。所以,朝廷特意下旨,免了魏州两年的赋税。”

崔耕点头道:“确有此事。”

“可问题是,在个月,朝廷公下来,要求……”

“等等!”崔耕纳闷道:“如果本官没记错的话,从今年开始,河北道和山东道的赋税,都交给本官支配。朝廷给你下公干啥?”

张廷圭苦笑道:“您说的那是朝廷的正规税收,这不还有实封吗?”

所谓实封,是高官贵戚们的封户。如,朝廷赐某人食实封一百户。也是说,这一百户的赋税,不用给朝廷了,要交给那个受封的人。

魏州富庶,受了实封的高官贵戚大都是在这划定封户。而且,不找那些穷人,专挑地方的等富户。

粗略计算,现在朝廷的高管贵戚,得有一半在这有封户。而魏州,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百姓是封户。是崔耕自己,都有一百封户在魏州。只是他富可敌国,懒得打理罢了。

朝廷虽然划了河北道、山东道,给崔耕筹集军饷,但那些贵族的封户可不在其列。

崔耕道:“原来如此,然后呢?”

张廷圭道:“那些在魏州有封户的人,见朝廷免了赋税,心有不甘。向朝廷提议说,不错,魏州是五个月没下雨,粮食颗粒无收。但是,桑树没受啥影响啊。不如,封户们应缴的赋税,用蚕丝相抵吧。”

“这不混蛋吗?”崔耕骂道:“蚕丝又不是不能换粮食,他们收蚕丝做赋税,和收粮食做赋税,有什么区别?”

张廷圭猛地一拍几案,道:“谁说不是呢?若依此为例的话,陇右羊马、山南椒漆、山之铜锡铅锴、海之蜃蛤鱼盐,哪样都可以不受水旱的影响,是不是以后,所有地方都不能以受了大灾为理由免税了?简直是岂有此理。所以……”

“怎样?”

“还请崔相为了魏州父老表,把这番道理对朝廷讲明吧。”

崔耕盯着张廷圭的眼睛,道:“张刺史啊,张刺史,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这是要本官杀朝廷一半以高官的父母啊,你说说……我能扛得住吗?”

{}无弹窗

啪!啪!啪!

随着张廷圭三击掌,走进四个人来。

左右两边是两个丫鬟服饰的人,各自搀扶着两个身着绫罗的女子。那两个女子都用红绸遮面,看不清长相。

崔耕讶然道:“这是你所谓的心意?”

张廷圭道:“诗云: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这里的燕赵美人,主要指的是我们魏州女子。崔相任不能带家眷,咱们魏州父老送两个女子侍奉崔相,岂不是理所应当?”

“是极,是极,这正是我等的心意哩。”

“崔相还是收下吧,要不然是看不起我等魏州人。”

“自古美女爱英雄,崔耕收下她们,是她们的福分哩。”

……

人们纷纷开口劝说。

事到如今,崔耕已经明白了,这些人以张廷圭为首,已经商量好了,要贿赂自己。

他摆了摆手,道:“张刺史、魏州的诸位贤达,不必如此。大家想找本官办什么事儿,我已经心知肚明。明白告诉大家,你们的要求,我答应了。”

“啊?您果真答应了?”张廷圭的眼简直能放出光来。

“当然,本官还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说谎不成?”

“那……那下官代魏州的百姓谢谢崔相了!”

说着话,他跪倒在地,连给崔耕磕了几个响头。

其他的地方名流,也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道:“多谢崔相!”

崔耕心暗暗怪:这些魏州人也忒贪财了吧?为了得本官一句发财的指点,竟然如此卑躬屈膝。

他双手虚扶,道:“大家起来吧,些许小事,举手之劳尔。”

“这对崔相来说是些许小事,对我等来说,却是难如登天的大事哩。呃……虽然您不想要,我等却不能昧了良心。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