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立国之后,经过战乱,空白利益足够平衡君主和门阀之间的利益。随着和平日久,君主和门阀之间的利益,必将会出现摩擦和矛盾。这个时候,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很重要了,皇帝要是贪得无厌,君臣之间必将爆发激烈的冲突。
这个时候再看魏征就不难明白,唐朝第一喷子,被后人吹捧到相当的高度。要知道,吹捧魏征的都是文人。他们绝对不会告诉你,魏征代表了山东士族的利益。史册上的记录,都是冠冕堂皇的,都是对魏征的溢美之词。但是一千多年后,一代伟人说了一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然李世民吃饱撑着了,要开科举。说穿了,自秦汉以来,君主集权的利益与大地主阶级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平衡的好,就是盛世明君,平衡不好,你就是昏君。
朱元璋、雍正为啥骂名不断?就是因为前者的强势,君权绝对凌驾于臣权之上,有点是事情就砍文臣的脑袋。后者的强势,则是在瓜分利益的时候,护住了皇帝自己拿一份,同时还逼着大臣们拿出一定的利益来给皇帝。
“都说你脑袋率坏了,老夫看不像啊。”李靖很突然的冒出一句话,李诚狠狠的一楞,端到嘴边的一杯酒差点倒鼻子里。“嘿嘿嘿,卫公,不厚道了。在下率了脑子,只是忘记了来历,其他的事情可没忘记。”
李靖悠悠道:“忘记了来历,这可是最重要的。蓝田可没有什么李姓的士族。自成之才,小门小户可养不出来。”
李诚听了面不改色:“卫公,您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比如说我就是。”
李靖啐了一声:“呸,天才固然有,天才不学,也是废柴。蓝田近在咫尺,很好查的。”
李诚不紧不慢的端起酒杯,干掉杯中的酒:“那就慢慢查好了,在下不着急。”
李靖听了忍不住哈哈哈的大笑起来,指着李诚道:“竖子!”李靖和李诚都很明白,只要李诚保持这个势头,出身来历根本就不是问题。尽管会有人好奇,他是什么人培养出来的,但是并不重要。只要李诚慢慢的把根基打牢了,一个新的门阀可能就会出现。
看看李诚做的事情,李靖不难发现,这小子缺乏安全感。做事情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然后才会考虑利益。草纸这个买卖,拉上皇帝和窦德素不算,还拉上李靖这便。所谓的找几个人,只能出自军方。
刷刷刷,李靖在纸上写了三个名字,递给李诚:“看看,这些人如何?”
李诚扫了一眼,侯君集、秦琼、程知节,心里很意外,怎么会有侯君集。拿起笔,李诚把侯君集的名字花掉:“换一个。”李靖没着急换,而是看着李诚:“理由?”
李诚淡淡道:“此人脑后有反骨,一旦觉得陛下对不起他,就会想着造反。”
当的一声,李靖手里的酒樽落在桌上,滚了几下掉在地上。人也惊的站了起来,丝毫不见老人的行动迟缓,敏捷的冲到门口,看看门外没人,这才回来缓缓落座,闭目不语。
“自成,你的老师是个什么人?”李靖睁眼了,目光如炬,狠狠的瞪过来。
李诚知道不能说实话,但这个问题又必须回答,否则很难被李靖这种人接受自己。说谎是很难逃过他的眼睛的,所以李诚干脆说实话:“我算一算啊,我的老师很多啊,十个总是有的。从三岁开始,一直到……”
李靖一抬手,打断他的话:“不要说了!”一个人有十个老师教出来的,难怪如此天纵之才。至于真正的答案是什么,李靖不敢知道了。只是问一句:“这些人,何在?”
李诚一摊手:“都不在这个世上了。”这又是一句真话,李靖听了不禁想歪了:“当年我的义兄,非要去东海寻仙……”李诚一抬手:“别骗人啊,虬髯客的事情,我可是知道一些的。”李靖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死死的盯着李诚:“义兄何在?”
“他好的很,不用操心。回头卫公关注一下,有没有南蛮的奏折,就知道了。”李诚这么回答,是因为就在今年,有南蛮奏折悦:海船千艘,兵甲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
李靖稳稳的坐回去,觉得自己有答案了,李诚从小呆的地方,一定不是大唐本土。应该在海外某个仙山,李诚说那些老师不在了,一定是升仙了。觉得有了答案,李靖便露出了微笑:“自成,你的老师们就没留下一点什么宝贝?”
李诚给他个白眼珠子:“知识是无价的!这就是老师们给我最大的财富。卫公,俗了啊。”
李靖哈哈哈大笑,没有再追问这个问题。他可没想过什么长生不老之类的事情,不过还是很八卦的问一句:“自成,就没学点仙家的道法?”李诚听的是目瞪口呆,感情这位想到这上头去了,忍不住顺着李靖的意思诱导他:“我可没那个命。”
“那是,没有仙骨,练死都白给。你小子,居然没这个命,太开心了。”李靖能落井下石,那是一点都不耽误。这个时代,关于神鬼之说,还是很有市场的。
“此事,出门在下就不认账了。”李诚特意交代一句,李靖瞪眼,气的胡子乱抖:“竖子,教导老夫耶?”李诚无语之极,站起来拍拍屁股:“以后您这请我都不来。”
李靖在身后道:“自成,老夫那义兄,真如你所说?”
李诚回头笑了笑:“自己去找奏折看,别问我。”说着摇头晃脑的去了,居然就这样搞定了李靖,以后别人问自己的来历,李靖会主动制止别人去打听。关系到虬髯客,他比自己小心。虬髯客的记载,是看见李世民认为就是真天子,然后把家财给了李靖,帮助李世民打天下。呵呵,胡说八道!不是看到李唐得了天下大势,事不可为,他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