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日子维持了一段时间,仁寿二年八月,独孤皇后病逝于永安宫。
独孤皇后死在永安宫,灵棚便就近搭在了永安宫广场上,整个永安宫外素幔白幛、灵幡高悬,白茫茫的一片灵棚,纸花金箔摆满了整个广场,令人哀伤的往生咒不绝于耳。
独孤皇后跟文帝杨坚相伴相携几十年,两人的感情既是爱侣,又是亲人,还是唯一的知己和对方的精神支柱。
文帝杨坚失去了爱侣和精神支柱,痛不欲生,深深后悔轻忽了独孤皇后的病情。
独孤皇后的死对太子杨广的打击也很大,他趴在独孤皇后的棺木上痛不欲生。陪着文帝杨坚潸然泪下。
“父皇,儿臣对不起母后,她临死之前还记挂着想看昭儿一眼,儿臣却没能满足她,儿臣悔啊!”
“这不怪你,是寡人派他去召睍地伐的,没想到睍地伐如此无情,他母后临死之际他还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肯动身,真真是可恶!”文帝杨坚迁怒起杨勇来。
越说杨坚越怒,转头看到守在灵桌前的杨勇披着麻肩,斜靠在棚柱上懒懒散散的样子忍不住走过去,直接给杨勇来了个窝心脚,一下子把他踢翻在地。
“父皇-----!”
守了三天的灵,杨勇神情疲惫,精神有点恍惚,没注意到杨坚什么时候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文帝杨坚怒道:“你母后生前一心一意地对你,活着的时候你弄个巫蛊术害你母后,她没有追究,死了你连送她一程都这么敷衍,你还是个人吗?”
在场守灵的人很多,不止有皇室宗亲,还有很多朝廷重臣和他们的家眷。
被文帝杨坚呵斥之后,杨勇有点恼羞成怒,脸憋得青紫却不敢反驳。像个倔强的孩子一样双目怒视着杨坚。
看到杨勇这幅模样,文帝杨坚越发生气了,正要下令将杨勇拖下去暴打一顿,突然独孤皇后的灵柩边传来了‘呜呜’地嚎啕大哭声。文帝杨坚一怔,仔细一看原来竟然是蜀王杨秀和汉王杨凉。这两人跪倒在灵柩前面边哭边诉,细听之下竟然是在哭诉自己的冤情。
太子杨广看了文帝一眼,没有说任何话,此时也没法说什么。
“来人啊,把几个皇子都拖下去,不需要他们在这里守灵!”文帝杨坚怒道。
转头杨坚又对着杨广说道:“你也几天几夜没休息了,下去休息一下吧。”
“儿臣想陪母后最后一程。”太子杨广执拗地说道。
“你先去偏殿休息一下,一会儿再过来吧。”杨坚吩咐道。
“是-----”太子杨广行礼退了下去。
杨广到了偏殿躺了一炷香的功夫,合上眼睛看到的就是独孤皇后对自己的种种好。他实在睡不着,又去了灵棚。
此时守灵的人已经少了大半,可能都被文帝赶回去休息去了。文帝自己靠在独孤皇后的棺木旁自己默默垂泪。
杨广故意凑到文帝的身边说道:“父皇,陪儿臣聊聊天吧,讲讲我们小时候你跟母后的事情。”
“你睡不着?”文帝轻轻擦了擦眼角问道。
“睡不着,一闭上眼就看到了母后。”杨广点头应道。
“寡人也睡不着,你母后这辈子陪着寡人吃了不少的苦,临了也没享几天的福,就这么去了---------”文帝说着说着竟然哽咽起来。
杨广陪着文帝杨坚说了半宿的话,第二天一早又忙碌着去招待前来拜祭的人。
不知谁,也不知道何时,京城里开始流传一股谣言,说太子杨广当着文帝和宫人的面悲痛欲绝,而在自己的东宫内却谈笑风生饮食如常;另外太子杨广每天早上命令东宫内所有人只能喝粥茹素,私下里却命令人取来来肥肉、干肉、酿鱼肉,装在竹筒里以蜡封口,用衣帕包起来偷偷运入府内供自己享用。
听到这个传言,文帝杨坚把太子杨广招到了自己的面前,询问道:“阿摐,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如此卑劣的谣言竟然也敢放出来说。”
太子杨广无奈地笑了一下:“儿臣自当太子以来一直谨小慎微,小心行事,从不敢做丝毫逾越之事,是谁在背后诋毁儿臣,儿臣真的不知。”
“算了,由它去吧,想来是一些无聊的人唯恐天下不乱。”文帝杨坚不耐烦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