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倦花飞 天宇无际 10664 字 9个月前

炮营得到“预先号令”后,当天马上组织开会,做“战前动员”,各连队的干部都齐聚营部会议室里,在营长传达完“预先号令”后,做了后天早晨行进间,炮营纵队的安排,营部打头,105连第二,高炮连紧随其后,后面是榴炮一、二连,榴炮三连留守。

教导员高照做了动员:“炮营干部同志们:这次我们团组织向煤窑沟开进,其目的就是在煤窑沟组织一次实弹演习,俗话说‘练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检验我们训练成果的时候了,希望每个连队切实重视起来,拿出自己的真本领,在演习中创出佳绩!”

一片掌声过后,高照接着说:“演习过程中,几个营集中在一起,这时候就要看各营的军事素质怎样,是比思想、比方法、比素养的时候,你们不要给我们营掉链子,在这次演习中表现好的连队,演习完后上报表彰,如果给我们捅了篓子,我们就秋后算账,那时不要说我给你们没打好招呼,希望去演习的连队为自己的连队荣誉,为我们炮营荣誉,为红军团荣誉创出佳绩!”

掌声过后,营长接着高照的话说到:“明天的准备工作很多,各连队准备好你们的随行物品,保证车炮处于良好状态,然后每个连组织好留守人员,上报营里!好了大家散了吧!”

于卫感受到这次演习的机会难得,自己很想锻炼一下,增强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的实力。

会议简明扼要,受领任务后,高炮连开了支部扩大会,分配了前去演习的人,指导员向前主动提出来留守,二排长借口家里有事,想趁着大家去演习的时候回趟家处理家里事务,而于卫则主动要求去演习,刘福庆也得一起去。

宗武是连长,军事上的事肯定是首当其中,演习他非去不可,但他也有难处,他媳妇在这里,探亲时间早已过了,也没有回去的意思。

自己去演习走了,媳妇留在连队里,他也是实在不放心,万一给带个“绿帽子”那可是丢人现眼,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决心带着老婆一起去。

他这做法的确让于卫特别反感,不免在于卫心中留下阴影。

于卫觉得你去演习又不是休假,带着老婆做什么?难道演习还不忘吗?

实际上宗武也不愿带着老婆去,因为他害怕老婆留在连队,不定勾引或被勾引,都是自己不愿看到的,也是不能容忍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在身边。

可是营里是不允许这么做的,他思前想后,给老婆找来军装,混在炊事班的保障车里,等到了目的地再向营里反映情况,营领导也拿他没有办法了。

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在开拔的那天早晨,他老婆随着部队一起开拔,车队向煤窑沟奔驰而去。

煤窑沟在天山脚下,沟外是一个小型煤矿,怪不得叫“煤窑沟”呢!

进了沟内,一股清新、清爽的空气迎面扑来,凉爽而温和,比起火洲燥热难耐的气候来,气温足足低了有十几度,然而这儿距离火洲城,也只不过区区七十公里的距离,反差就这么大?不愧是大自然力量的神奇。

这里真是避暑的天堂,在这里渡过一个月的时光,那太值得了。

沟内溪流清澈、绿草成茵,小河从雪山上流下汇入鹅卵石砌好的明渠中,随着河道由窄变宽,多条溪流汇成了河水,河水欢快的跳跃奔腾着,顺流而下,“哗啦啦!”的河水流动的响声,就像她们在唱着欢乐的歌,迫不及待地涌入火洲这片土地,去滋养、浇灌那里的土地。

随后在距离火洲的二十公里左右,就进入了火洲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坎儿井”溪流在井下形成条条小溪,流向村庄、城镇。

煤窑沟内以前是个军工厂,专门造炮的工厂,随着这几年改革开放,工厂已经转型,迁出了沟外,据说是去了边城,留下了大量的空置的苏联式的厂房和民房,零散地错落有致地坐落在沟内。

沟内还有些人家,是工厂的留守人员,大概有十几家的样子,部队的进驻,使得平静的山沟,又回到当初工厂运行时,热闹的年代。

红军团选择这里作为演习的集结地,可以说是英明决策。每天早晨每个连队早操时发出的阵阵响亮的口号声、整齐的步伐声,打破了这里长期以来的宁静。

住在这里的工人家庭,见到部队进驻,他们都是很热情的,到了夜晚,每家每户都敞开大门,在自家的小院里摆上桌椅,将自家的黑白电视搬到院子里,给前来的战友们观看,而且还准备了茶水,免费供应,这让红军团的指战员们感到格外的亲切。

住家户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对解放军这么好?于卫觉得,其一,他们以前是军工厂的人,也是半个军人吧!对解放军是有深厚感情的;其二,长期的宁静,其实也显得孤独,来了部队这么多人,感到山沟里突然有了生气盎然,心情自然就好了;其三,部队这么多人,住在这里一个月左右,要消耗多少饮食呢?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展了三产服务,给他们带了可观的收入。

三个原因让他们,乐此不疲地欢迎我们的战友们。

离开了火洲的酷热,在这里享受着春天般的气候,晚上有些清凉,还要盖上被子,在被子的包裹下,战友们很快进入梦乡,难得睡上一个安稳觉。

就在昨天的夜晚火洲城,还都在炙热难耐的煎熬,一晚上起好几次夜,到洗漱室里,接一盆凉水从头顶一泻而下,顿时浑身凉爽,缓解暂时痛苦。

睡一会儿,又被热起,就再来一次浇水。一晚上最少两次对着自己的身体浇水,才能渡过这火炉般的夜晚。

这煤窑沟多好呀!沟内绿树成荫,野花争奇斗艳地盛开,一簇簇地散落在绿草中,狗尾巴花,百日草、虞美人、波斯菊等等喜欢阳光的花草,五颜六色、七彩缤纷地展示她们的美丽。

沟内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鸟,天一亮就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起床哨还没响,将熟睡的战友们都吵醒了。

有的人张开朦胧的眼,顺便问了句旁边的人,知道没有到时间起床,又转头酣睡。

有的则睡不着了,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冥想,想什么不得而知,可能是好久没有睡上一次好觉,这晚睡的太享受了,在那儿回味着呢!好像就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事情。

早上早操,沟里的宽度和广度都有限,没有营区的操场那么的大,炮营四个连队只能在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地方早操,显得有些施展不开,只能是绕着圈跑步。

白天,高炮连将四门高炮按分配,定位在了道路的边上进行训练,虽然环境受影响,但也影响不了战友们训练的积极性。

宗武的积极性更高,每次训练都是亲自指挥战友们操作,想在这次的训练演习中,大显身手。

他带媳妇来的这里的情况也向营长反应,营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了。只是他媳妇也闲不住,基本在连队炊事班帮厨,倒也是把做饭的好手,深得战友们的喜爱。

都是“嫂子长、嫂子短的叫个不停!”

他媳妇的劲头更足了,这也是第一次出来与部队参加野外训练,一切感到新鲜和好奇,婀娜的身姿不时的在战友们眼前晃来晃去。

战友们都为连长能娶上这样一位好嫂子感到欣喜,也感慨将来自己能找上一位像嫂子这样的老婆,那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啊!

煤窑沟留守人家的有几位小姑娘,大概十岁的样子,好像在外地上学,暑假回家和家人团聚。

这些女孩子都是战士们平常搭讪聊天的对象,可“狼多肉少”,几名战士居然为了与女孩子多说些话而闹得争风吃醋,大打出手,被团领导当着全团的面严肃处理。

训练在紧锣密鼓的按计划进行,参训的每个连队都憋着鼓劲,想在演习中创出佳绩。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演习导演组在七月二十八日这天清晨,下达了第一道命令,早饭后向煤窑沟东面十公里的戈壁开进,在上午十一点整之前,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战斗就这样打响了,高炮连四台跑车,紧跟炮营编队向预定地域开拔,因为都是土路,车队行进时卷起阵阵烟尘,遮天蔽日,后面的车只能看见前面的一辆车,也只有跟着前面的车。

雨刮器不停地在刮去粘在车挡风玻璃上的尘土,等车开上了戈壁,一阵狂风吹来,瞬间刮走了尘土,趁着这个机会,高炮连的四台炮车将炮拉到了指定位置。

宗武大喊一声:“火炮定位!”

只见每个车上的班长,跳下车指挥战士们,分别将高炮从牵引车的牵引杆卸除,然后快速将三七高炮推至指定位置,准确快速地调整高炮的水平。

不一会就听到各个班长的报告声传来:“二炮准备完毕!”

“三炮准备完毕!”

“一炮准备完毕!”

“四跑准备完毕!”

宗武即可又下达命令:“炮后集合!”

战士们迅速站到每个高炮的后面,神情严肃地等待着下一个命令。

宗武看了看表,对旁边站着的于卫说:“还有十分钟,演习正式开始!”

于卫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只能看着宗武指挥,而自己在这时感到无所适从。

因为有宗武指挥,四门炮统一指挥,就要连长指挥,每门炮都有班(炮)长指挥,于卫这时是最没用武之地的时候。

干脆与指挥班在一起,对野战电台进行聆听,等待导演组的命令下达。

远处两个人从前方二百米的高地,往高炮连地域慢跑过来,看身影其中有一位是营长,另一位是他的通信员。

于卫想:这营长跑到这里干嘛来?他怎么不在指挥位置上?

营长四、五分钟的样子,就到了眼前,这里海拔较高,他显得有些气喘吁吁,干脆坐在了地上,高炮连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营长,你怎么过来了?”宗武不解的问到。

“嘿嘿!哎!我现在是手下无兵,最没用的一个!”营长自嘲到。

“炮兵指挥所,现在都由副参谋长指挥,就没我什么事了,我就到你们这里看看!”营长解释说。

这时,电台里传出指挥部的声音:“各个作战单元准备就绪!”

宗武一声令下:“就定位!”

战士们飞速到达自己的高炮上的作战位置,就等开炮的命令。

“砰砰砰!三颗红色信号弹,从前方高地导演指挥所,射向蓝天,高高地在空中闪烁,就如流星般,虽然是在大白天,但依然是那么明亮。

所有人知道,演习开始了……

电台里不时传出,导演指挥部的命令:“跑兵群向某高地炮火准备!”“轰隆隆!”一阵炮弹齐发,在前方几公里处炸开,烟云密布,炮火的轰鸣声持续了十几分钟,高炮连所有人都被这轰鸣声激发的心潮澎湃,只是没有高炮连什么事,焦急地等待导演组对自己连队,下达命令。

“某某部队向某高地进攻!”导演组的命令又下达下来,高炮连所在位置地势较高,可以远远看见,前方人影攒动向某高地进攻。

炮火准备,没高炮连什么事,摩拳擦掌的战友们,心里是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无不在焦急中等待。

电台里又传出声音:“敌方进行反扑,据雷达测定有敌机四架向我指挥所方向飞来,高炮群做好准备,将敌机消灭!”

指挥班班长,聚精会神地目测侦查,大声传达信息:“前方两公里,高度一千米,有敌机四架向我阵地俯冲飞来!”

宗武即刻传达命令:“各炮!瞄准敌机!”

“一炮锁定目标!”“二炮锁定目标!”“三炮锁定目标!”“四炮锁定目标!”

各炮长声音响亮的回答。

“开炮!给我狠狠地打!”

“咚咚咚!”炮弹齐发,呼啸着冲上蓝天,在蓝天中炸出几十朵白花,越来越大。

“咚咚咚!”又一阵炮击,湛蓝的天空上又有几十朵炸开的白花,前面的云花逐渐散去,后来的云花又炸开,烟云浓淡交错,十分的好看。

要不是在演习,这美景实在是醉人的了。

打完了炮膛里所有的炮弹,宗武对指挥班命令:“报告指挥部,高炮群击落来犯敌机两架,击伤一架,一架逃跑!”

指挥班长立即向指挥部作了汇报。

导演指挥部的指示是:“高炮群密切注意敌机动向,如果还有来犯敌机,坚决消灭!”

“是!高炮群明白!”指挥班长响亮的回答。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前方主攻部队已撕裂敌人防线,突破口已打开。为了巩固扩大突破口,我方后续部队已前出,向敌人第二道防线进攻。

随着战斗的进展,攻击部队已突破敌人第二道防线,向敌人纵深进攻,指挥所传来指示:“指挥所准备迁移至前方两公里的某某高地!各部队、各炮群、直属部队,按计划做好前进转移准备!十五分钟后在预定地域展开!”

“什么前进转移?转移到哪里?”于卫不解的问到。

于卫这是当兵以来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演习,因为专业学的是纵横制电话技术,对团队战术要求并不了解,这到了高炮连才慢慢接触了一些团队战术。

以前在训练大队的学习中,只对单兵战术要领学习训练过。

随着团进攻战斗的进展,指挥所还要前移的计划。因为昨天在观察地形时,由连队主官参加,于卫就得不到机会去,主要的战术意图就不了解。

此时,在指挥班待着的营长,赶紧带着通信员向指挥跑去,边跑边说:“我走了!”向前转移的命令,让他急忙离开回到他的位置。

宗武随即下达了撤收命令:“各炮迅速撤收,牵引车到位牵挂!”不时传出撤收时的钢铁碰撞的声音,牵引车的轰鸣声,交杂在一起,战时气氛浓厚。

战友们训练有素、一气呵成,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撤收、牵挂、蹬车,就等宗武传令开拔。

宗武向于卫说:“于排长!接下来你指挥!”

于卫来不急考虑,感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心里明白,这是宗武给他的机会,这种机会不是人人可得的。

于是直接下达了命令:“各炮!按序列一路纵队,车距五十米,向预定地域前进!”

说完即可上了自己的炮车前行。

车很快到了指定位置,于卫跳下车大声喊道:“各炮注意!火炮定位!”

一阵忙碌之后,火炮全部展开,于卫有下了命令:“各炮就定位!”战友们直接到达各自炮位。

“指挥班班长!向上级汇报,高炮群已到达指定位置,已经展开,人装整齐!”于卫对指挥班下达了命令。

通过电台,指挥班长向炮兵指挥所报了情况。

指挥所传来情况:“在我指挥部向前转移之时,敌人反扑,炮火集中团指挥所,现指挥所放弃,人装转移至团预备指挥所,炮兵群、高炮群前出位置不变,给敌人最后的打击!”

炮兵群火炮齐鸣又向敌人打出了无数发炮弹,呼啸而出、震耳欲聋。前方几公里炮弹炸出的敌方阵地上烟尘滚滚、四下飘散。

“高炮群做好打击准备!敌人八架武装直升机向我指挥所进行攻击,已经在两公里外,坚决消灭!”电台里传出指挥部的命令。

于卫大声命令:“指挥班,报情况!”

“右前方,敌机武装直升机八架,高度300米向我阵地飞来!”

于卫将手中拿着的小红旗一挥,大声命令:“各炮!右前方,高度300米,炮火瞄准!”

火炮的炮筒在一时间,齐刷刷地转向右前方,各炮大声报了:“已锁定目标”。于卫一声令下:“开炮!”

“咚咚咚!”一阵连续的炮火声,向右上方飞驰而去,又一次炸开无数云朵。

“指挥班长向炮兵指挥所报告:我高炮群击落来犯敌人武装直升机六架,两架逃跑!”于卫直接命令指挥班长。

向上级报告完毕后,电台里传出炮兵指挥部的声音:“打得好!给你们嘉奖!高炮群接下来仔细观察敌机动向,如有来犯敌机,坚决打击!”

“是!”指挥班长洪亮的声音回答。

两个小时左右的进攻战斗结束了,红军团以不间断的连续攻击,攻破了敌人的防线,占领的敌军阵地,为友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指挥部后来的结束语,是这么说的。

“友军?友军在哪儿?我怎么一个都没见?”于卫对指挥部的言辞,很不理解。

“哎!演戏嘛!就是演戏,除了实弹打一通过过瘾,其他的都是假设的!”蹇新在一旁对着笑着于卫解释。

于卫瞥了一眼他,“呵呵!”一笑说到:“敌人假设有情可原,连友军也要假设,难道我们没人了?”

“这就是演习,以我们的装备,敌机来了我们也打不着,原因很简单,飞机如果在八千米以上攻击地面,我们37炮的炮弹根本够不着,只有挨炸的份!”宗武不甘寂寞地插话说。

“这下你们可过了瘾了,炮弹都打完了吧?”于卫笑着问蹇新。

“我清点一下,如果有也所剩无几了!”蹇新回答。

“你给我仔细清点,将打完的炮弹壳都收集了,这要回去后清点上交的,不能马虎!”宗武嘱咐说到。

“是,保证完成任务!”蹇新立正回答。

于卫本想留一个炮弹壳做留念,看来也是没戏了!

演习结束,红军团凯旋而归,决定第二天下午进行表彰大会,并进行歌咏比赛,歌咏比赛需要每个营出两个连队,每个连队选定两首歌,炮营当仁不让的是高炮连和105炮连。

第二天下午,团长、参谋长分别作了总结,针对二十多天来的集训和昨天的演习情况,对各个参战部队做了表彰,并对担任主攻任务的一营给与充分肯定。

决定这阶段任务基本完成,准备后天撤离回火洲,但演习的总体任务还没完毕,在撤回的途中可能还会出现演习方案,希望各部队继续努力,最终圆满结束这次的任务。

为了下午的歌咏比赛,高炮连在于卫组织带领下,练了一个上午。选定了两首歌,一首歌是红军团的团歌《宝塔山》,红军团每个连队都熟悉这首歌,但怎样编排,更能唱好这首歌?就需要动动脑筋,合理的去编排。

《宝塔山》这首歌是行进速度,唱起来铿锵有力,于卫将这首歌第一段编排成了三步轮唱,第二段齐唱。

第二首歌,则是有提升力的一首歌,既能发挥出合唱的威力,又能是时下流行的歌曲。于未选定的是《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歌。

这首歌的原唱是刘欢,是当时最热门的电视剧《便衣警察》中的主题曲,而且有极强的正能量,而且时下非常流行,可以说是脍炙人口。

于卫将这首歌编排成领唱、伴唱和齐唱,这样的编排更能发挥出这首歌的魅力,可以说对于卫来讲是胸有成竹。

随着团长宣布歌咏比赛开始,按序列一营、二营、三营、炮营,参加歌咏比赛的连队纷纷登场亮相,胡云峰与于卫商量后,他们105连在高炮连前面演唱,这一下高炮连自然成了压轴的演唱了。

于卫在台下,仔细听了各连队演唱的歌曲,基本没有加些手法。而自己编排的歌,使得歌曲更加有灵活性,更动听。

《宝塔山》也有连队唱,但比起高炮连的编排,实在是逊色不少,要么齐唱,有变化也只是二步轮唱。

等到各个连队都演唱完毕后,于卫带着高炮连的官兵,按照事先调整好的演唱队伍,带进场地。

于卫从容地站在队伍前面四米左右的地方,先是向后转面对观众,朗声说:“下面由高炮连为大家演唱,第一首歌《宝塔山》,然后又向后转,面对高炮连的合唱队,缓缓地抬起双手,眼睛从每名人员的脸庞扫过,清楚地传达了打起精神的信息。

高炮连的官兵,每个人都紧紧地盯着于卫抬起的双手,只等拍子一起,放声高歌。

于卫吞咽了一口唾沫,心里默声寻找着歌的调子,不能高,也不能低,高了唱不上去,低了没有士气,找到了这个调子之后,大声起了歌。

“宝塔山下,延水河畔!”预备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