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山下的少年

非剑非仙 吾戏风 1459 字 8个月前

青山镇夜幕来临的时候,日落时分开始骤降的暴雨终于停歇下来,雨水沿着老式雕花房檐滴落,汇入青石板铺成的街道边的水沟里,缓缓向低洼的水渠流去,最终悄无声息地躺进夜色之中。

大雨过后,六月初的夜晚隐隐传来几声夏蝉的脆音儿,混合着稀疏的虫鸣,传入雨后清新的空气里,穿过主街长长的街道,回荡于河湾朦胧的水雾里。

小镇地处西蜀东南腹地边缘,周边山势和缓,山丘与河谷平地兼得。青山镇沿着一条蜿蜒的河流而建,青山之下皆为绿水。绿水河的由来不知是青山镇的后来者,还是这个隐于山间的青山镇赋予了这条河绿水的名。

青山绿水,鸟语虫鸣。

因地处中原与西蜀和南疆三环地带,自古就有商旅来往,但却一直不温不火,谈不上繁华与否,镇中百姓也不顾及这些,怡然自得的把生活过的十分平静。

镇子虽然地处商旅、水路、陆路重要交通位置,奈何以前镇上的人不懂经商策略,好长时间都只能接待一些因赶路甚是疲惫地商旅。除了方圆十里内的乡民每月初一、十五前来赶集外,很少有商旅前来做生意。一些山珍和土特产也只是偶尔卖于这些路过之人。

最大的原因便是镇上百姓也活的简单,车马慢,邮件慢,生活慢。这个没经历大唐开国战乱的小镇一直安于平静的田园生活,因此不争不抢,安安稳稳也暗自言喻着青山绿水之名。

直到小镇上一个另类少年的出现,打破了小镇平静的生活。

谁也说不清楚少年什么时候存在于镇上的,连镇上消息最灵通的渡船人老李头都道不明白。

第一天他在的时候,他直接敲开镇长张家的门,和镇长谈《通商与发展的十大因素》的荐文。听熬夜最晚的打更人张麻子说,镇长家那夜灯亮至凌晨。

第二天那少年分别找了开客栈的钱老爷子和小坊市的负责人孙员外,谈了关于《论可持续发展中利弊》。的通商事宜。

第三天便随着张镇长和钱老爷孙员外召开镇上的第一届青山居民大会,大会通过了,修建镇外十里道路、镇上坊市规范、客栈修整、土特产包装和地方菜系命名和完善、而那少年唯一地要求便是要经营镇上唯一的酒铺,并且开发自酿造三种酒,而所得利益一半用于镇上基础设施用度。

至于如何说服三人,百姓都不得而之,连镇上唯一私塾先生都夸其有学问。

从此后,过往商旅与方圆几十里的乡民,越来越多到此交易,不仅仅是镇上基础的设施足渐完善,更重要的是三种从未有过的酒,经过商旅和乡民的口碑相传,一传十,十传百,已经远近闻名。有了酒的招牌,青山镇上无论是做什么生意的商铺都稳稳的日进斗金。

青山镇的百姓也时常怀念起当初安稳平静的生活,但是在越过越好的生活面前,谁都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