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达就总是面红耳赤地铩羽而归。
妃晔就与莲池相对而笑。
教主一边和莲池浓情蜜意,一边精神抖擞地和尊者们斗法,虽然明教自梦华末年传入西域后一直发展迅猛,但也经不住这样的内耗和折腾,渐渐就现出了颓势。
妃晔后来多次回想这些事情,总觉得教主打楼兰、莲池被囚那回是教主行事转变的一个关键点。
楼兰战之前,教主虽然也一直在着手改变教内的一些陈规陋习、以及用不再向波斯输送金银的方法对抗总教,但他那段时间还没有放弃明教,也一直在身先士卒地扩大明教势力。
可楼兰战后,教主似乎意识到,无论怎么变革,都很难割断明教和波斯的联系,后来他所做的许多事,例如停止收教众们的供奉、例如解散修罗训练场,都是倾覆明教的举措。
可尊者们却在楼兰战后几年才明白教主真正的心思,总教从那个时候开始不惜血本,派了一批又一批的圣使来西域诛杀教主,但教主的武功极高,法王们又大多是跟随教主一起从修罗场拼杀出来的少年,总教的诛杀行为都失败了。
为了对抗那些诛杀,忠于教主的教内高手也伤亡不小。
尤其最后那年,有个法王被尊者们劝动,叛了教主,同伴背后插刀,虽然教主最后斩杀了那个背叛他的法王,但他自己也受了重伤。
一个经历了十余年内耗的明教,教主重伤未愈,才有了周望北率十余人血洗大明宫的奇迹。
周望北血洗大明宫那天,教主带伤和他的殊死一战,妃晔设下的重重机关,自然都不是为了给西逃的尊者们拖延时间,而是为了给下雪山的莲池拖延时间。
因为莲池有了身孕。
这一切,只能说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墨长歌介怀莲池在水牢受刑,除了加倍还给阿依达,还迁怒于打了两个月的楼兰,这才有了斩杀楼兰城主那日,教主亲临观刑。
楼兰城主一家三十五口,其中有个十岁的男孩,眼神纯粹明亮,一直执着地看着妃晔,十六岁的妃晔被他盯得动了不忍之心,把他从死人堆里救出来,又教他流光剑法。
之后十年,墨长歌一心倾覆明教,周望北心怀仇恨四方学技。
十年后,周望北学成了一身狠厉的武功,率人血洗了外强中干的大明宫。
最后,周望北手刃墨长歌,活捉妃晔,逼妃晔在酒馆跳艳舞,以她为饵斩杀明教教众,莲池则在西域东躲西藏,艰难抚养墨阳。
墨长歌杀了周望北的父母,周望北杀了墨长歌,却又养大了墨阳。
恩怨是非,早已理不清。
只是这两个人,实际上却一先一后共同做成了一件事情:毁灭明教。
皑皑的雪山、雪山之巅的大明宫、尊贵的教主、武功高强的圣使、纯洁的圣女、知识渊博的尊者、普渡众生的教义,这是当年教众心里的明教。
梦华王朝末年,天下渐乱,王军应付百姓暴动、藩王割据尚且左支右绌,也就逐渐失了对西域的控制。
没有了戍卫的王军,西域各小国干戈不止,沙漠马匪也越来越多,大漠百姓生活困苦,动辄可能无辜送命。
明教圣使宛如救苦救难的天神从波斯远道而来,入教的百姓需献上供奉,虔诚诵读教义,若诚心获得了圣使的认可,则会在教众的家门上画一幅雪莲图。
门有雪莲图之户,圣使护之,无人敢欺、无人敢扰,如此几年,雪莲图逐渐开遍西域,雪山之巅的大明宫越来越华美。
后来甚至发展到,圣火令所至,西域各小国国主亦莫敢不遵。
可撕开明教包装得华丽圣洁的外壳,实质如何呢?
什么异域圣使跋涉千里来拯救苦难百姓,不过是波斯人搜刮西域钱财的幌子罢了。
且不说一箱箱送去波斯的金银,且不说尊者们在大明宫里穷奢极欲的生活。
单说修罗训练场。
讥饿、鞭打、鲜血和死亡,是修罗场少年们的日常生活。
纵横西域的圣使,不是天神送给明教的礼物,而是从炼狱里挣扎出的人间少年。
世人只知修罗刀法狠厉无情,却不知对于圣使们,确实是从修罗炼狱里学会的修罗刀法。
少年们往往三、四岁就进了修罗场,这些少年,有的是圣使抢来的,有的是家人被圣使灭了门,甚至还有教众为了积福报主动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
进了修罗训练场后,少年们终日习武、厮杀,与猛兽斗、与身边的少年斗,踩着一具具尸骸走出自己的生路,成长为明教的利刃。
合格的利刃,还要有一颗忠诚的心,尊者们每天都会给少年们讲解教义,反反复复地对少年们强调,圣使是阳光下最荣耀的存在,为光大圣教而血战至死,是最高贵的生命终结方式。
少年们从三、四岁起就在这样的修罗地狱里长成,听着这样的教导,最后往往都长成了培养他们的人所要的样子。
从无名奴,到10岁时尊者赐名,到15岁时的初阶圣使选拔,再到中阶圣使、高阶圣使,最后到四大护法甚至教主,修罗场的少年们一起爬着这道清晰的阶梯,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倒下。
而最后走到了最高点的那个少年,他依然保留了自己最初的善良与人性,也摧毁了这个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