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内容,待分解

妖魅记 洛逍 12042 字 8个月前

何叹涯顿时尝试了几下,别说破此结界,就是撼动都相当困难。面临如此情形,何叹涯心里的那点傲气全然没有了,要知道结界对于同等修为而言,可以说是形同虚设,破不了的结界,就意味着布结界者的法力比你高强太多,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那么难以撼动意味着什么?当然,这尊宝器九州鼎的威灵,更是无法估量,再加上有九位大巫,布下如此厉害的结界就怪不得了……

何叹涯有些沮丧,在修巫的路途上没有遇到如此挫折,师父曾经喻之为天纵之才,千年难得出一个。何叹涯更是非常努力进取,十七岁就突破进入小巫境,不到八十岁就突破进入大巫境,从小巫到大巫只用一甲子岁月,自古以来都没有几个能够如此迅速,一百三十余岁修为进入大巫境中期,现今一百五十二岁,模样看起来不过四十六七岁。

巫修,达到小巫境,衰老就可以减缓一半,达到大巫境,衰老就可以减缓十倍,因此何叹涯八十岁后,四十余岁的模样七十多年来,几乎看起来一个样。当然,若是女修的话,多般还会选择一些驻颜功法,以葆青春。

面对无能为力的状况,何叹涯愁苦不已,哪里甘心就这样寸功难进。耸立在九鼎的顶端上四面徘徊,陡然间发现鼎口处,结界的外沿,也用巫法隐蔽着一些文字。

当即,何叹涯抹去表面的巫法,观看刻在鼎口内边的文字。

何叹涯看到了一线希望,这是当年实施禁咒,最后归天的一位大巫所留下。记载了当年禁咒施过之后,发现问题时有几位大巫主张立即合力将禁咒消除,有几位大巫却觉得齐施禁咒并非草率之举,或许没有那么严重,认为不应该如此急迫地改变决定。等大巫们全都醒悟过来,认清是大问题的时候,却有两位归天了,而且还是大巫境后期修为最高深的两位,剩下的七位大巫合力尝试破结界,然而始终没能成功。

大巫们都是几百岁的人,一位一位相继归天,后辈巫修不是限于资质,就是因血统不纯正而被禁咒困住,竟无人能够再突破小巫境,而进入大巫境。

无奈之下,最后的三位大巫合计,惟有一个办法可行,那就是试图创出一套威力强大的功法,以此来破结界。巫修的术法滥觞,是伏羲大神得到的《河图》,而夏王朝大禹得到的《洛书》也相当奥妙,因此三位大巫的余生,便全心钻研河图洛书……

(没有把握好,却觉得应该需要如此详尽交待下,毕竟洪荒时代的巫妖大战,妖修在巫修的攻击下一败涂地,如果不强是说不过去的,妖巫法力境界相当时,妖修法术不如巫。)

(只喜欢仙侠的书友,可能觉得这几章枯燥,若喜欢历史的书友,可能会觉得这几章太扯淡。当然,我更希望书友们,阅读这几章时有会心一笑。这几章背景,我写得比较辛苦,只为能使架构起来的仙侠世界,地基稳固一些。)

(其实,我也更乐意写主角的故事,下一章是肯定写到了。)

095.天纵之才,太奇葩

然而,开创功法谈何容易?何况还要威力的绝对超越,大巫们现有的功法,都是前辈大神们辉煌成就的结晶,顶级功法更是已经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站在历代大神的肩膀上奢求突破,若非走到迫不得已的绝境,也不会有如此痴心妄想。

其中两位大巫,呕心沥血,却带着遗恨归天了。

夏王朝,九位大巫作茧自缚的过失,全压在最后一位大巫身上,要拯救巫修传承于危亡的责任太沉重了,无法破茧而出真是死不瞑目。

但是,这位大巫从追随大禹定天下、炼九鼎,再到从三百二十余岁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破禁咒这一件大事情上,五百多岁终于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自知命不久矣,有生之年已经无力挽回,只能将这两百年间费尽心血钻研,而尚未完全参悟的功法在九鼎上记刻下来,若干处难以融会贯通的地方,都作出自己纵其想象的见解……

何叹涯见到这套功法,虽然只是半成品,却真是匪夷所思的精奥。最后有行小文字,标注下面隐蔽刻录了一些经典的功法,何叹涯定眼细致地观察,果然还有文字被高明的巫法隐蔽,旋即将隐蔽的巫法抹去,见到了这些功法。何叹涯本身修炼的顶级功法,都有在上面刻录着,而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都是极其精妙绝伦。

何叹涯本以为,已经掌握了巫法中最高深的功法,此时见到这些功法,才发现巫法何其博大精深,简直出乎想象之外,巫山传承的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

自然,比如九鼎上刻录的《赤炎真诀》,这是炎帝部落固有的功法,何叹涯在小巫境就开始修习;而九鼎上刻录的《轩辕诀》是在炎帝部落巫修归隐之后,才形成的经典,何叹涯在巫山上肯定就不可能见识到。

数日后,项坚亲率三万人马,风尘仆仆从郢都赶到洛阳来,得到神殿祭司禀告大祭司何叹涯找到“九鼎”的消息,楚皇朝这位开国皇帝再繁忙,也毫不迟延地放下一切大事情,再大的事情也不及迎回九鼎的事情大。迎回这尊九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楚皇朝的江山是天命所归,传国宝器九州鼎的份量,绝非传国玉玺所能比拟。

从大禹、到商汤、到周武,都是定鼎天下,使民心所向。

项坚到来,何叹涯也就不再耽搁,分别跟皇帝以及同门交待了几句,立即辞行回巫山闭关去了。

面对这尊九鼎,项坚很激动,仍然沐浴斋戒了三天,才命令众人搬运。一搬之下,才真正感受到这尊鼎非凡的重量,国之重器果然名不虚传,百来名士兵压根就撼不动,数千名士兵合力才勉强抬起来。

项坚心里感慨万端,先祖项羽曾经闻名天下的一件事,便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能够将鼎扛起来,当然绝非这尊九州鼎,不禁莞尔而笑。

随驾而来的有八位祭司,全都是何叹涯的师弟,小巫境中期有三个、其余五个为小巫境初期,却也没有一个能够独自搬起这尊鼎。当然,即便三位小巫境中期的祭司,能够合力抬走这尊九鼎,也不会劳驾祭司们,并非因为搬运九鼎的活太粗重,而是九鼎现世象征着楚皇朝应天命,怎么可能藏着掖着静悄悄地搬运回郢都,就是要人多势众轰轰烈烈地抬回去。

项坚留下二万九千七百人马,轮番接力抬九鼎,由六位祭司全程护送,只带着三百轻骑及一位小巫境中期、一位小巫境初期两位祭司先行回京。回到京城,便抽调三万力大强壮的士兵前去接替,半个月后又抽调三万士兵去接替。

如此这般,动用了九万精锐部队,终于将这尊九鼎抬进郢都,接下来择黄道吉日,举行祭天地仪式……

楚皇朝从此国泰民安,转眼十五年过去,郢都的规模虽然仍是比不过长安城,却实实在在繁华了十余倍。一天夜晚,郢都人们听到巫山方向,响起龙吟般的声音,久久不绝于耳。

“师兄,巫山上……这是发生什么事了?”荆山神殿里,众祭司也被震惊。

“你没听出这声音么?”非常从容的回应。

“这声音……是何叹涯师兄…”

“对!何叹涯师兄……应该是出关了…”

“如此响彻云霄,即便是师父、师伯他们闭关功成,也从所未闻……”

“师父说过,何叹涯师兄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天纵之才。”

“何叹涯师兄……本已大巫境中期,此次闭关十五年圆满功成,那就是……突破到大巫境后期了呀!连师父都未能突破……师伯才大巫境初期呢?”

“要不然,怎么叫天纵之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必然会这样…”

“莫尘望及,真想回巫山……去看看。”

“何叹涯师兄出关,应该会马上来神殿…”

没过多久,何叹涯果然来到神殿,因为九鼎放置于此。

顺利破解九鼎端口的结界,继而将困扰巫修传承的禁咒消除,何叹涯闭关这十五年才算大功告成,神殿里众师弟又亲眼目睹到师兄的风采,见识了师兄刚修炼成的逆天神通。

“师兄,禁咒解除了么?”

“应该解除了。”何叹涯回答,又说道:“你明天到民间寻一个有资质的孩子,试着传授功法,看能否修得巫力。”

“是,师兄。你方才的……功法,我从未见过……是哪一套功法,威力好强大…”

“此次寻求破解禁咒,虽然十分曲折,却着实获益匪浅。这是当年施禁咒最后活着的三位大巫,用余生的全部智慧,创出来的功法,由于未能圆满成功便归天,因此留下的只是残诀,我闭关十五年参悟《河图》、《洛书》的无穷奥妙,终于将这些残诀融会贯通……”

清晨的荆山之巅,何叹涯背负双手迎风而立,静静眺望日出的方向,心想:河出图、洛出书,九鼎沉在河洛交汇处,这套功法可称为——河洛诀。

霞光耀眼,何叹涯举目望天,感受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当年破咸阳,大战鬼谷门徒挥洒自如,然而鬼谷门随着秦皇朝的衰落,已然衰弱。根本不足道哉,当今之世的修真界,最为兴盛的是道修,其次为西来的佛法。

修道者,四处打着“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旗号,招摇撞骗的流派时代过去,三山五岳洞天福地真正的修道者形成气候,与佛修的寺庙分庭抗礼,宗门时代来临。

楚皇朝为统管宗教门派,在荆山设立昭玄院,然而却无人问津。朝廷威仪何在?何叹涯必须有所为,于是目标锁定道教一南一北威名最盛的两人,一百九十余年修为的葛洪,以及二百四十多年修为的王玄甫。

当即,何叹涯南下罗浮山都虚观走了一趟,又北上五台山紫府洞走了一趟,这两趟没有白走,王玄甫、葛洪相继进京回访,觐见项坚陛下。

(先放着)

(温馨提示:若是乐意了解历史背景设定,直接往下读;若是急于了解主角的修炼,可以直接跳到095章末尾部分……)

091.千古江山,巫道之别

巫修是守护者,面临着无法传承下去的问题,也无可奈何,九位大巫齐施的禁咒,不是想消除就能够消除的。后继者,绝大部分不能修得法力,当然就不能称为巫,但王朝需要守护,因此光是架式的巫术演变成两类:实用型为武技,美观型为舞艺。

巫、武、舞,都是同一个音节,其内涵的区别就大了。很显然,不能修出法力光是以体力而言,男子自然比女子强悍,实用型和美观型也无需言喻。

巫修传承被禁咒限制,资质好的血脉不纯,偶有血脉纯正者资质却不理想,突破小巫境都非常难得,等到大巫们全部归天之后,便迅速没落。夏王朝历四百七十多年,共延续十四代,传十七个王,到了末期巫修几乎被遗忘。第十四位夏王孔甲修巫,当然不得其法,甚至被朝臣认为是装神弄鬼,太悲剧了。

朝堂上,巫修彻底的沦落,方外修真之士,惟有另辟蹊径传承,然而真的是太难了。成熟的巫修法门,那是蕴藏着多少前辈千锤百炼的经验,用智慧与心血归纳的诀窍,就像一座擎天山峰,想翻越过去的可能性很渺茫,绕过去也不容易。

鸣条之战,成汤灭夏,商王朝历五百五十多年。

牧野之战,武王灭商,分封天下,历史的车轮滚滚,进入周王朝。又是五百年过去,寂灭已久的修真界,终于出现了一位旷世奇人,便是震古烁今、承先启后、开创道修法门的大宗师——李耳!

周王朝从春秋时期,跨入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一时多少宗师涌现,隐世高人也纷纷浮出水面,浪花淘尽英杰,都扎堆了。继“道修”出现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修真派别,便是墨门以及隐于云梦山的鬼谷门。

战国未年,七雄图霸火热化,道修出世逍遥游,墨者、鬼谷门徒入世奔洪流。对于雄心勃勃的秦王嬴政而言,奉行纵横捭阖的鬼谷门显然是非常符合路数,多被招揽到麾下,而墨修奉行的是非攻,那就无法容忍了。

秦王嬴政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周王朝结束,共历八百多年。

嬴政称始皇帝,历史车轮迈入秦皇朝,天下人都知道的焚书坑儒并不算什么,“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生毕竟还有生存空间,而侠客则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墨者分为内传弟子与外传弟子,内传弟子修真,外传弟子习武,也就是所谓的侠客,秦始皇几乎将墨者赶尽杀绝。写史书的是儒生,因此“焚书坑儒”浓墨重彩,而墨者从此销声匿迹了。

秦始皇嬴政妄想长生,派鬼谷门徐福出海寻求不死药,然而还没等到,却于东巡途中驾崩,享年五十岁。嬴政归天之际,倒清醒明白,立诏传位于皇长子扶苏。

然而,临死前跟在身边的是奸妄臣子,这样的时候总免不了要使点阴谋,于是诏书被篡改了,变成赐死扶苏以及蒙恬。大公子扶苏身边,三十万能征善战的边关将士,况且威震匈奴的蒙恬哪会如此稀里糊涂引颈就戮,派人去探明白了情势,即刻率五万轻骑回师,扫荡了赵高、李斯巴结小公子胡亥预谋夺嫡的把戏……

扶苏登上皇帝位,君临天下,可是秦皇朝若大的基业,看似稳固,实则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秦始皇齐头并进推行的若干巨型项目,老百姓已经不堪重负。秦始皇大手笔、大气魄,建功心切,扶苏还年轻,对于父皇未竞的事业当然要完成,但可以慢慢来,有时间不急。

扶苏在位四十三年,前二十年励精图治,后二十三年开疆拓土,接手时秦皇朝总共只有三十六郡,撒手人寰时增至七十八郡,疆域扩大了一倍有余。大秦皇朝已无强敌环伺,国泰民安,扶苏的丰功伟绩相比父皇毫不逊色,是为武皇帝。

大秦皇朝的国师都出自鬼谷门,而江湖民间、世外的洞天福地,隐居的多是修道者。时机成熟,修道者创立宗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顺势成为两大流派,初显气候的道教自然被朝廷认为是祸患,视其信道的教众为妖贼。

宗教得有自己的神,道祖毫无疑问,当然是老子——李耳。然而老子生活的年代,距当世不过几百年,显然不够悠久,太平道又捧出了三皇五帝时期的一尊大神,标榜为道教的至上神,那就是黄帝。教典《太平经》的神仙体系分为六阶: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显然太平道除了老子的道,吸收的也不仅仅是巫,还有儒家、阴阳家、甚至小说家。

随着道教的发展,信奉的神也多了起来,反正巫修早已经沦落,空留下如此多的大神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真是太可惜了。况且巫术在当世,不是被用于宫闱争风吃醋,就是被用于民间暗算陷害,巫男巫女的形象简直等同于恶魔。

可是,道与巫在本质上是有出入的,道的本质出世,而巫的本质入世。老子道法自然,庄子道逍遥,而巫为守护人类而生。

因此,修道者成不了神,只能修成仙,山人也。

巫道的区别就是:修巫者为成神,修道者为成仙。

如此明确区分开来,修道者当然非常的羡慕妒嫉,恨不得大神们都属于道教,但真的不同性质。道教没有属于自己的大神,于是把祖师爷老子冠名太上老君,直接送到了洪荒时代,又捏造出一位鸿钧老祖宗,再捏造一位元始天尊,以及十二位金仙,这下够份量了吧!十二祖巫算啥?都还不得跑去听鸿钧老祖讲道。还不够,于是出现了封神榜,“神”的命运掌握在“仙”手上,真荒谬……

归根结底,神仙都是一家子,只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上古神话时代的辉煌荣耀,是属于巫而非属于道。

(我承认,这一章我吐嘈了,罪过罪过)

092.逆流而上,继往开来

近两千年来,巫术演变的武技、舞艺得到发展,然而巫术已经被抹黑了。

巫修,真的就彻底沉沦、冥灭了么?

任由臭道士们,颠覆本该属于他们的荣耀?

苍天呀!大地呀!

巫修何在?翻遍历史文献,时空回转到,烽烟四起的战国。追索到楚国大美男宋玉的两篇文献,《高唐赋》和《神女赋》记载,赋虽然并非史,毕竟还是有所依托的,曾经也引发了无数传说,巫山云…雨那是多么香艳的故事。

两篇赋中描述的神女,形象大不一样,于是人们传说神女变化多端,传说神女是天帝的女儿,传说神女是炎帝的女儿,传说神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

其实,神女形象前后不一样,当然就并非一个人。

其中《高唐赋》描述,楚怀王游云梦大泽,累了想休息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美女,自称“巫山之女”,并且“愿荐枕席”,于是有了春风一度。

楚怀王稀里糊涂,觉得似真似幻,回去之后念念不忘。以至儿子楚襄王游云梦大泽,也想有这样的艳遇,结果神女是遇到了,但是不愿荐枕席,回去之后只能做春梦。所谓“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就是这样来的,当然襄王跟怀王遇到的不是同一个神女,否则……襄王没那么邪恶啦!

同行的宋玉作《神女赋》形容:“其象无双,其美无极”;“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地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形象清晰,真是漂亮绝伦,无怪乎引得多少人遐思,白日做梦。

若宋玉的文献没有说服力,那就得抬出宋玉的老师屈原,且听《九歌·山鬼》篇里的歌颂: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多么飘逸的山鬼呀!这些歌赋说明荆楚之地,云梦泽旁边的大山上,有着神灵存在,只是少与外界接触。

楚人偶然碰见的山鬼、神女,其实就是隐居在大山里的巫修,而这座大山通过楚怀王的那次艳遇,神女亲口吐露名叫巫山。

在禁咒之下,朝野的巫修已然全面沦落,缘何荆楚之地还有真正的巫修,这些巫修又是如何得以传承的呢?

追根溯源,时空回转到,炎黄时代的光辉岁月里。

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对决蚩尤率领的九黎部落联盟,这场涿鹿之战,那可是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轩辕黄帝与蚩尤的交锋,几乎不能敌,最后在数位大巫的围攻之下,才将蚩尤斩首,却也得承认蚩尤战神之名,真是太强悍了。

炎黄部落联盟获胜后,外部敌人解决了自然就面临内部的问题,原先是以炎帝神农氏为首领,但炎帝在蚩尤的攻击下战果非常惨淡,屡战屡败很丢分,而黄帝轩辕氏斩杀蚩尤,却树立起无可匹敌的权威。

黄帝部落不服气,炎帝部落当然也不服气,矛盾激化之后那就是厉兵秣马,兄弟不分家只好手底下见真章,谁有实力谁就是老大,于是双方大干了一场。

毫无疑问,炎帝部落战败了,黄帝部落兼并了炎帝部落,平息了联盟内部的纷争,黄帝轩辕氏被众部族推举为天子。

炎黄部落合并形成华夏族,炎帝神农氏顾全大局,然而炎帝部落的巫修们却受不了如此委屈,从此归隐山林。炎帝部落巫修们的赌气行为,当时又哪里会想到,千百年之后,他们是巫修仅存的一脉,天可怜见。

……

(说过这章写到主角,终于是写到了。)

时空回落到大秦皇朝,“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兴风作浪,当然会受到朝廷镇压,但大秦皇朝从此动荡,走下坡路了。

平息妖道黄巾贼,接踵而来的宫廷之变、诸侯叛乱,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又崛起,逐渐强大经常犯边,真是内忧外患。连年平叛,又连年对北方用兵,导致民不聊生、盗匪四起,一波又一波的义军旗号打响,越镇压、越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