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求道

元先生再不多言,跨上一头瘦驴,长袖飘飘,头也不回地远去了。

目送着元先生的背影消失在山间,莫非一时怅然若失。

过了一会儿,远处忽然随风飘来了元先生的声音:

“原作广林鬼,飞天落尘河。一朝风云起,潜龙出渊泽……”

声音飘飘渺渺,若有若无,最后几不可闻了。

元先生的这一谒没头没脑,众人包括莫非在内皆百思不得其解。

……

生活归于平静,那个怪梦也没有出现。

那个梦极其诡异,他揣摩不透有什么征兆,从来不敢与外人提及,就连十三叔与元先生也不例外,但梦中出现的血腥画面与他淳朴善良的心性大为相悖。

他内心十分抵触,当然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但画面如此清晰,又仿佛无比真实地发生过。

日有所闻,夜有所梦,或许是听元先生讲了太多的仙魔故事所致吧,他给自己做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即便如此,时不时地回想起来,他心中仍然惴惴不安。

听元先生讲,修仙可克魔。

在村前的青乙峰上就有一处修仙道场,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延伸而上,山路崎岖陡峭,狭窄处仅容一人勉强通过,两侧或为如斧削刀劈般的万仞高山,或为深不可测的绝壁悬崖,一旦失足,就会坠入雾气茫茫的无底深渊之中。

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就是传说中的仙门,青乙门。

传闻这条路长达数百里,山下的百姓称之为“登仙路”,倘若登顶成功,就有希望踏入期冀的修仙之门,将来成仙成道,得享永生。

而仙人们则名之为“炼心路”,因其无论是对求仙者的心智、胆识,还是毅力来说都是莫大的考验。

千百年来,曾有成千上万的凡间求仙问道者踏上了这条路,但最终能够走到尽头的人却寥若晨星。

这对于莫非这样一个从未离开山村半步的山村少年来说,其困难可想而知。

不过半年后,莫非还是坚定了前往青乙峰寻仙问道的心思。

他将这个想法与周围的人一说,已逾花甲之年的十三叔满面红光,端起酒盅抿了一口火辣辣的烧刀子,随后拍着莫非的肩膀,挑了大拇指笑道:“有气魄,有抱负,老十三支持你!你一定要记住了,要象天上的雄鹰那样大胆地去翱翔,天有多高,就要飞多高……”

不过,绝大多数小伙伴听了之后大摇其头,唯有情同手足的姜流拍手应和。

这是大事,姜流回家征求家人的意见。

姜伯不吭声,蹲在门槛上一口一口地猛吸大烟袋,姜婶却泪流满面,执了姜流的手掰扯不开。

对凡人们来讲,修仙者往往被奉为神明,即便八杆子才能打得着的亲戚中出了一个如此人物,也自觉沾了些仙气,往往引以为傲,更何况自己的儿女有机会得道成仙,这绝对称得上是光大门楣的大好事。

但作为家人,一来不免担心“登仙路”险不可测,唯恐道不成却身先死,二来姜流是姜家的独苗,承载着姜家的香火,更是娘的心头肉,临了自然而然的割舍不得。

“流儿,去吧!”最后,还是作为一家之主的姜伯拍了板,“不成道,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