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应了一声,亲自去了,他人头精熟,做这个最合适不过,若是换了下面的家丁,没了经验,少不得会耽误事甚至惹出来祸端。
接下来,董策又在这院子里四处转了转,基本上得出了结论。这院子的面积大约在一千平米上下,这还是地皮的纯面积,上面的建筑物面积还没有算上。
董策轻轻吁了口气,一处上千平方米,自带园林景观,带大型游泳池,临近街面,地理位置极佳。在寸土寸金的阳和城,不过几个月时间,就置办下这份儿家业,也算有点儿本事了吧?
大丈夫若是只能掌权,却不能给自己给家人,带来实际的好处,生活上的长足进展,那算什么爷们儿?
“房屋处:门面四间二层,大小八间……总计灰瓦房大小共四十一间。门窗户壁上下土木相连,随房院落。
今因手乏,凭中保人说合,情愿卖与镇羌堡十里铺管队官,磐石堡屯垦官董策名下,永远为业。言定房价银五百两,二两平整。其银笔下交足,并无欠少。此房实系自置添房己产。自卖之后,倘有亲族人等争竞等情,有卖主、中保人一面承管,与买主无干。
恐后无凭,立卖房契永远存照。
中保人赵有福(押)、李葆济(押)、刘升(押)。
崇祯七年九月初七日,立卖契人侯家伟(押)
……”
此地里正赵有福用带着浓重晋北口音的沙哑嗓音念完了这段话之后,放下了手中的房契,点点头,向董策恭敬道:“没错儿,大官人,这就是老朽前段时日签字画押了的契约。”
王通的效率很高,大约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把此地的里正给请来了,他也是刘若宰给的那份契约合同上面签字画押的三个中保人之一。
赵有福大约五十来岁,身材不高,但是很壮实,鬓边只有零星的白发,看上去很健壮,显得年轻了不少。这在四十来岁就可以自称老夫的明朝,是非常少见的。他带着四方平定巾,穿着青布直缀,虽然不华贵,但是很干净,很整齐。而且这个不华贵,也是和达官贵人想比的,他腰板儿略有些佝偻,脸上时时刻刻都带着笑,眼中也总是闪烁着思量的光芒,一看就是街面上有些头脸的精明人物。
能够当得上里正,他自然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事实上,他在南边不远处开了一间布庄兼成衣铺子。说起来,他还是阳和城中颇有名气的裁缝。
董策笑道:“赵里正客气了,以后大家便都是邻居了,还须得多多照应才是。”
董策能这么说,赵有福却不能这么想,他自然知道这是人家的客气话,当不得真的。这位董大官人的来历,他可是知道一些的,不说别的,能把这宅子上任主人挤走,那就是极有本事的了。宣大总督府上的二管事,岂是好相与的?说句不敬的话,他在外面的威风,一般的县老爷也是比不得的。不过他倒也是不怎么担心,明朝人们的观念中,一重亲族,这第二重的,便是乡党了。城市里面,街坊邻居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互相照料,多有帮扶。若是一户人家跟周围的邻居关系都很差,是会被人耻笑不会做人的。
是以就算是街坊之中有权贵人物,仗势欺人的也很少见。若是平常百姓家有了什么红白喜事给你递了请帖,就算是不到场祝贺,礼数也是一定要做全的。